
2021年5月13日下午,我校特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作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与读思达教学法》的精彩讲座。余教授此次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1、为什么是读思达;2、读思达如何变革。余教授生动形象的比喻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给全体教师送上了一席精神文化的“大餐”。
之后是我校的曹茂辉老师带来的讲座《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真实情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案例》。
讲座中曹茂辉老师从以下九个方面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及研究成果进行讲解:1、研究目的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3、相关概念的界定;4、“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基础;5、“问题解决”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6、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析绵羊角的遗传现象片段教学;7、真实情境为载体的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8、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分析;9、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分析等。
曹茂辉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面阐述了生物学的情境类型,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曹茂辉老师提出的基于“真实情境”的生物学习模型。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对老师们既是一种引领,更是一次驱动,极大的促进了我们专业发展。
5月14日上午听、评课活动,连城一中的马金玉老师在高一(11)班以《人类遗传病》为课题的公开课。马老师的课以多个小情境开题,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好。对各情境材料极大利用,充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认真指导学生作答的马老师
第二节课是长汀一中的傅媛琳老师带来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本节课以新冠病毒抗体的制备为主线,整节课采用这一大情境一贯到底,结合长汀一中的“345”生态课堂,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重难点突出,极大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认真听课的老师们
认真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后,长汀一中生物教研组长修坤洪老师组织听课人员在生物教研组进行评课交流,各位老师就两位老师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
此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龙岩市高中生物专家组团队的老师们,各位专家在听评课环节对授课老师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评价,并中肯的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就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极大的促使了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进了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次活动的压轴是由龙岩市教科院游亚平老师带来的讲座《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实践》,游老师深入的阐述了课堂研究成果的转化,就本次活动的两节公开课为例,就课题研究成果的界定;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目的的再思考,三个层面上讲解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给与会老师极大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游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富有借鉴意义。
编辑:傅媛琳
审核:修坤洪
监制:刘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