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课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人机交互等手段来实施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其最大特点是集成了所有其它教学媒体的功能,充分体现了视听教学的优势。虽然现在各种课件比比皆是,但有时课堂上使用起来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起反作用。其实,并不是多媒体课件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教师使用课件的方式、频率、认识还存在误区。本人认为要恰当地发挥课件的教学功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要远离误区: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旧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我们平时听课或网上下载的一些课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只是把黑板的板书和教学提纲照搬进了课件。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注意心理机制和规律,做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
一、突出特征,引起注意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它在观察、思考、记忆等认识过程中都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课件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新颖别致,富有特色,也就是要突出该课件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征性。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成为注意中心,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课件内容必须能够提供某种新知识。其次,课件内容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和已经具有的知识有联系,也就是说,其主题不是完全未知的。例如,对“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讲演感兴趣的人,他一定研究过心理学或生理学,或是对其有一定了解的人。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表现优势,突出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表现形式上说,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课件的设计制作应在遵循艺术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富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课件信息的载体,除文字外,还有声音、图像与图形、动画与视频等多种媒体。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直接诉诸学生的视听觉器官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人机界面设计,或者说屏幕设计,是否具有艺术美,是否具有特色,也是评价课件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避免干扰,集中注意
人的知觉认识是一种多样性交织的、有选择、有抽象甚至有创造的构建活动。视觉有捕捉简单结构的倾向。概括准确的文字、简洁明了的图像,有利于进行正确的视觉判断和准确的概念思维。各种无关信息的干扰或长时间的单调刺激都会造成人的注意力的分散
三、适当刺激,稳定注意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要设法保持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并不意味着注意长时间地固定在某一物体上。相反,它包含着注意的一系列起伏波动,即注意的动摇,这种动摇并不游离当前活动的主目标,只是摇摆于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之间。在注意动摇的过程中,适当的有效刺激是非常必要的。
四、及时转移,更新注意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注意具有转移的特征,即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且注意转移的快慢和易难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新对象)的性质
第三,我们要从教师本身及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力亲为,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人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不因使用多媒体,把本来简明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这样既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资源库或网上的课件有时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自身及学生的实际进行修改、再创造,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
二.课件要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在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新课标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就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在制作时,一定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化解重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之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还可“换位思考”。例如,英语教学中,可以把老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然后,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这样,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表述,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