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关于开好主题班会课的几点浅见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9-03-31  点击:5296 

关于开好主题班会课的几点浅见

长汀一中  胡碧虹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具有鲜明主题,以班集体为单位、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全班学生为主体,在发动学生作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性活动,其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题班会课,因为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能够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既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开展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抓准时机、确立主题”,果断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班会模式,并及时地“深化主题、巩固成果”,做好主题班会上的总结发言以及班会活动结束后的“跟踪教育”。

一、抓准时机、确立主题

主题班会,顾名思义,一个鲜明的主题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确立主题是主题班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中心问题,主题一旦确定,也就意味着主题班会的内容的确定。

主题班会的主题,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只要是学生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或者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倾向问题,都可以成为主题班会的主题。落到实处,即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实际,针对学生近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地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题材,再辨别什么问题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进行筛选、提炼、策划、组织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刚开学,高一新生由于刚摆脱初三的重压生活,进入了如愿以偿的高中,在学习上难免有所放松,甚至纵容自己沉迷网络等等,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及时作出分析,抓准时机,在我们班第一节班会课上,召开了“一时悠哉一世愁”的主题班会,提醒学生在高手如林的情形下,只有时时刻刻严于律己,才有可能保持不败地位。

其次,班会主题的确定,既要以学校、年级的中心工作为依据,又要服从于班级的个性发展,所以,所选的主题切忌大而空,应该选择小切口,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从小处着眼,在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小见大、以一点反映全面、以现象透析本质的教育效果。同时,设计的主题要有新意,能够反映时代的气息和特色,这样才能使好奇心强、思想敏锐、乐于了解新信息、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喜闻乐见。比如半期考后,我发现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班就召开了以“做电脑的主人”为主题的班会,一改班主任空洞说教的传统套路,联系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端正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态度。

总之,选题是一种创意,创意是主题班会的生命,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所反映出的带有普遍性又比较强烈的要求出发,确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又富于吸引力的主题。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确立班会的主题后,第二步便是策划如何开展主题班会,也就是以何种形式实施主题的问题。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选择能发挥最佳效果且最富教育意义的生动形式,在此基础上,注意通过形式的多样化增加教育的可接触性,以适应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等身心特点,并满足他们在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情感、关心时政等多方面的需要。

但是,无论什么内容、哪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其策划与实施都要发动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参与,使全班学生都成为主题班会的主人——在主题班会的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既当策划人、又当参谋者;在主题班会的召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班主任的指导思想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如此,在主题班会的整个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退一步成为一个“幕后功臣”,作用只是表现在把握班会的主题和方向上,更能使自始至终参与其中的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得到内心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而,就班会形式本身来说,应该改变教师单向式的说理教育和正面引导,突破“我讲你听”的呆板程式,毕竟,老师不是知识传声筒,学生也不是知识容器,要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学生的实践,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班会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只要坚持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中心”,其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可以采用师生讨论、文艺表演、辩论或演讲比赛等形式,将主题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寓于形式的趣味性中,令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主题、理解主题,并在特殊的场地里主动地作自我心灵的解剖,从而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和思想上的升华。

归结为一点,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只有坚持以班主任教师为主导、以学生集体为主体,使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把班会课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给予他们智慧的启迪,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培养,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并进一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三、深化主题、巩固成果

要真正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最后一个环节尤为重要,即深化主题、巩固成果,以便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具体包括主题班会上的总结发言和班会结束后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

一堂主题班会课即将结束时,班主任要善于做总结发言,这是一项为本次主题班会划上完满句号的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知识积累不多和认知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无法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甚至有些学生仅凭个人喜好厌恶就武断地判别事物的美丑善恶,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缺乏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时会产生分歧,发言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要利用总结的机会深化提炼主题,启发、诱导和点拨学生,使他们触摸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主题班会课的现实意义以及自身今后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比如第一次月考后,针对同学们对高中学习不适应的情况,我在班上召开了“1+1=?(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主题班会,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以“态度决定一切”再次强调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必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接着对此次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的发言作出小结,主要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和补充,将其系统化,以帮助学生把这节班会课上所接收到的信息(即各种学习方法)梳理清楚,以便他们更准确明晰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班主任的总结讲话尤其要针对学生的认识,从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对主题班会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且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委婉地道出其不足之处,以希望的形式诚恳且实事求是地指出暂时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其次,班主任的总结发言作为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班主任要用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综合阐述本节班会的主题,帮助学生挖掘并领会内容和形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使主题班会的教育性更明确,同时,班主任可“借题发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教育效果更明显。最后,班主任须趁热打铁,真诚地提出对学生的殷切希望,热忱地鼓励他们把主题班会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意志,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当然,除了对主题班会本身的总结、集中和提炼,力争主题班会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班会后的“追踪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在主题班会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地搜集、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紧紧抓住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态度方面的细微变化,继续加以正确的引导,促其升华。

总而言之,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要求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性,且在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以班主任教师为主导,以班集体成员为主体,通过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的激励性总结发言和班会后对学生的“跟踪教育”,把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促成班集体的班风、学风建设。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