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赖秀琴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2-22  点击:1674 

如何引导学生走过挫折

长汀一中  赖秀琴

 

俗话说:“人生逆境十有八九。”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只是鲜花铺就的,而且还可能会布满荆棘。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关怀备至,使他们从小就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结果他们也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是:一旦遭受挫折,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常表现为急躁焦虑,精神沮丧、对人冷漠、失意自卑、固执己见,悲观厌世等。这些消极情绪势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对挫折的承受力,树立信心,使他们日趋成熟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引导学生走过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认同挫折。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承认挫折。挫折其实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和认识挫折,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战胜挫折。教师应帮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坦然的心态对待荣辱。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荣誉和挫折是并存的,生活中常会有不如意的事。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如何面对以后漫长人生路上更多的失意和坎坷呢?

二、善待学生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尤其班主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先不要急于定性,也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耐心地了解,看清事情的始末,帮助学生分析其受挫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切忌使学生痛上加痛。

有些教师因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学生讥笑、讽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残忍”的惩罚手段,不但没帮助学生走出挫折,反而使学生受了羞辱,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自弃的心态。

三、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

1、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的布置力求整洁舒适,赏心悦目,使人一走进教室便有心情舒畅之感。

悬挂名人画像或名人格言,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决不屈服。——居里夫人”等,营造浓郁的耐挫教育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利用黑板报,开辟“善待挫折”之类的专栏;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有针对性的读物,例如身残志坚,磨砺人生的故事等,并建立此类书籍的图书角,适时开展阅读及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布置环境,使学生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

2、引导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在班集体中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关系的引导,发动他们建立互帮互助小组,教他们交往的技巧与方法,促进组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努力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四、重视活动教育。

挫折教育更重要的是放在具体的生活中去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如组织学生春游或举行受挫教育活动时,给学生配备一定重量的“包袱”,有意让学生体会“长途跋涉”、“大汗淋漓”、“疲劳无力”、“腰酸背痛”的感觉。另外,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难题给学生,并想办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利用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班主任要利用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对学生适时进行挫折教育。

教师可用名人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感召教育学生。学生在这些具体形象的感化下,加深了对挫折的认识,树立了战生困难的信心。一旦遇到挫折便会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行为,最终战胜挫折。

六、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除了让学生承受挫折的磨炼之外,还有必要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1、目标补偿。

即最初的目标受挫后,用其他的目标代替原来的目标,以其他的成功来给予补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遭受挫折时,可以通过在另一方面争取成功来减轻挫折感和心理不适,取得心理平衡。

古今中外这方面不乏其例,如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科举落第之后,转而潜心研究药物学,最终写出了《本草纲目》。

2、积极转移。

即通过注意的转移,把受挫后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减少面对挫折的恐惧心理。学生如果过分注重某一次挫折事件,往往会苦闷,悲恸难消,有时甚至进入恶劣情绪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因此,要让学生懂得遏制挫折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用转移情绪的方法来化解。比如翻翻自己心爱的影集,看看电影,逛逛公园等。

3、适度宣泄。

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宣泄方法。方法有:一是“哭”。遭遇挫折时,哭并不一定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适度宣泄的方法。医学研究表明,人遭遇挫折后,通过流泪可以将一些有害的物质排泄出去。所以,可以告诉学生,当遇到挫折而无法控制悲伤时可以大哭一场来宣泄苦闷;二是“倾诉”。即遇到挫折时把自己的烦闷向所依赖的朋友诉说,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快和今后的打算。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导航者,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遭遇挫折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成为生活的强者。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