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期间福建省高中语文学习建议
冯晓云(省教研室)
1.时间安排
07:40~08:00 | 单日晨读(诵读篇目/正能量时评/优秀语段与篇章) |
08:00~08:45 | 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 表达与交流(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审题立意) |
18:40~19:20 | 整理笔记,完成校本作业(专项训练/写作) |
2.学习要求
(1)阅读与鉴赏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一、高二着重概括和提炼文本的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表达见解要有理有据有序。高三关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论述类文本,诸如时事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着重理解重要概念和语句,分析论证,作出相关推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一、高二着重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高三着重理解重要概念和语句;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一、高二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着重理解艺术形象和文本价值,评价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高三适当涉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文学作品,重视革命文学的赏析,拓宽视野,积累语感。温习选修教材,了解现当代小说在“叙述”“虚构”“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方面,现当代散文在“形神”“情理”“虚实”“疏密”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拓展学生文学欣赏的必备知识,理解现代作品的多样性与深刻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领悟“这一篇”独特的艺术魅力,探究作品意蕴,探讨创作意图,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悟作品内涵。培养更丰富的鉴赏品味。
文言文阅读,高一、高二积累优秀古代散文,积累文化常识,理解文本内容,梳理探究文本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高三温习已学过的文言文材料,重点学习二十四史中“循吏列传”类材料。加强诵读,注意断句,增强语感,关注古今差异,更要关注古今相同、相通、相融之处,重视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整理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翻译与人物形象分析,要选用全国卷高考真题集中练习,提高整句的翻译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高一、高二着重诵读优秀的古代诗词曲,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赏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高三以正确理解必背诗词曲(特别是初中篇目)为基础,着重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力求能比较两个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2)表达与交流
语言文字运用,高一、高二要正确、熟练、有效地适用祖国语言文字,不写错别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常见实用文。高三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语用经验,注意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与对象和表达的目的与要求,用好口头和书面语言,力求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并不断提升推断能力。
写作,高一、高二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加强演讲稿、书信、倡议书、慰问信、读书笔记(读后感、札记、随笔、学习卡片等读后感、札记、随笔、学习卡片等)、观后感、访谈记录、调查报告、建议书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高三要思考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时代发展中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进一步提升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写作水平。具体写作要符合情境任务要求,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
3.学法建议
(1)加强自我管理,提升自觉性与严谨性,严格按照学校制订的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学习,坚持诵读与积累,重视语感经验的积淀和语文知识的梳理。
(2)按照课程要求学习,坚持多读多写,重视读写结合,关注融会贯通,在语言文字实际运用与修改中,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3)用实、用活、用好《福建省高中语文学科简答题作业卡》,尊重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二次答题机会,在“全面”与“深刻”上用心用力,不断提升答题品质。
(4)为“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保留一定的空间。
4.参考资源
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 http://gzmooc.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