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党政工齐心协力 争创共建新业绩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3-12-25  点击:1895 

党政工齐心协力    争创共建新业绩
——长汀一中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情况汇报

    培养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如何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我校的作风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更新教育观念,以加快教育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时代对学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基层学校工会活力,着力推进学校民主建设和工会自身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现将我校开展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共建原则,形成建家合力
    1999年,上级工会授予我校为省先进“教工之家”,学校又调整了由党总支、行政、工会主要领导组成的共建领导小组,重新制订了开展共建活动的党、政、工的工作目标,做到工作力度不减、措施加强、常建常新,真正把共建活动工作深入每位教职工,形成人人为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落实共建原则,及时制订共建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共建专题协调会,解决共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党政工形成共识,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建家情况,并把建家的成果及时向教代会汇报。建家方面遇到人、财、物的困难,校行政及时给予解决、支持。现在“教工之家”有专门的办公室、门球场地、乒乓球室、棋类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2001年学校为建家设施投入资金计9万元。
二、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加强民主制度,加大政策参与力度和维护力度。学校党政工密切联系,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人地位,推动建设“教工之家”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基层的落实。我校在共建活动中,学校民主制度正常运作,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工会小组分布广泛,教职工代表分布合理,代表们来自各部门各学科。他们勤勤恳恳,积极工作,为教职工谋福利、讲实话、办实事,成为团结全校教职工的纽带和桥梁。学校每年按工作程序,规范召开一次以上教代会,审议学校工作、学校财务、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校务公开工作、工会工作、工会财务等报告,讨论有关条例。为加强党政领导和教职工的联系,学校领导每人挂钩一个年段,每位党员联系几个教职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时反馈和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了使教工代表正确履行权利和义务,组织和培训教工代表,工会请党政工领导讲课,召开座谈会,让教工代表真正能起沟通领导与教工的纽带作用。
    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充分认识校务公开是顺利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校务公开实效。把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校务公开的突破口抓好。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务公开落实到实处,推进学校改革、稳定和发展。
三、依法办事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我校每学年初均有组织教职工学习《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重视教职工的信访 工作。每次教代会发给提案,做到件件必复,一贯坚持“五必报”制度。
每年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离退休教师座谈会、新教师座谈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学校女教职工多,她们努力工作,成绩显著,工会努力做好女工工作,给他们开设“青春期卫生”,“妇女卫生保健”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学校成立离退休协会,使离退休教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门球赛、乒乓球赛、象棋、桥牌赛等,年节喜庆,工会送去礼品慰问。
四、兴办经济实体    创文明富裕教工之家
    我校制订有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有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方面的条例,如教职工分房、集资建房、教职工上岗津贴、结构分配等。为保证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学校兴办鸿育公司、农场、小卖部、计算机技能培训等经济实体,保证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改善了教职工的办公条件,工会小组有彩电、电脑。宣传爱岗敬业精神,树立主人翁意识,争做文明教职工,每年定期评选工会积极分子、教工小家、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文明教职工活动。积极筹措资金,认真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学校每年都拨出一定资金,给困难户教职工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如张腾金会计的妻子生病,学校补助500元,李锦云、林志旺、吴汉柏、戴春荣、严福振家庭困难,分别补助300~500元。学校给每位教职工每人每月补助保险金5元 ,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节日的加餐费,春节期间学校党政工领导分别到离退休教工家拜年。教职工生日送上蛋糕和鲜花,每月发给女教工妇女保健品,“六一”节给教职工子女送节日礼品,教职工因病住院、亲属病逝,党政工领导亲自或派人前往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对于下岗的教职工家属尽可能给予安排临时工,给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考上高一级学校的教职工子女给予奖励,为特困教职工建立档案卡跟踪等等。
五、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职工政治、业务素质
    为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业务水平,校工会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制订了《长汀一中关于深入开展“树、创、献”和“三育人”活动计划》,配合党组织积极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党群“结对子”工作。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党的组织队伍不断壮大。近几年来有吴江滨、丘炳昌、张仁波等人加入党组织。为使教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工会委员和教工代表经常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广泛征集,及时向学校反映,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献谋献策。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和保障竞争机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学校“五制”改革中,建立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师资保证,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支有影响的各级学科带头人。
    工会与教务处制订规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新老教师“结对子”,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继续教育计划,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业余培训,重点抓好了全国、省、市骨干教师的进修培训。目前,有二十一位教师在高校接受专升本的在职函授,有二十七位教师参加了全国、省、市骨干教师的进修培训,有两位青年教师在职函授教育专业研究生。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教研教改,鼓励撰写论文,每年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会,把获奖论文汇编成《引玉》发给教职工。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协肋学校建立了舞厅、棋类、球类等活动场所,添置 了健身活动器材,设备齐全,还经常举办教职工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卡拉OK、中长跑等比赛,不仅陶冶教职工的情操,也增强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定期给育龄女教工查环查孕,使我校的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工会每年订有《中国教工》、《生活创造》、《福建工运》、《中国工运》、《台湾工作通讯》、《工人日报》等有关报刊供教职工学习。
六、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稳步推进工会自身建设
    学校党总支一贯重视建家工作,把建家活动摆上议事日程,每年都有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工会及时向党总支汇报工作。每周行政会把工会工作提出讨论并解决问题。工会还协助学校行政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长汀一中住房分配方案》、《长汀一中教职工结构工资分配管理条例》、《长汀一中岗位职责》、《长汀一中教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制度》等。校工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能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工会成为党总支的助手,行政的帮手,教职工的知心朋友。
校工会还组织工会小组创建“教工小家”活动,每年开展先进教研组、工会小组建设小家的评比活动,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评比活动,并在教工会大会上通报和表彰。校工会定期召开每月一次的工会委员会议,研究工会工作,布置上级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把开会、活动等工作的资料及时整档移交校综合档案室。校工会能按规定及时收齐工会会员费。
七、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工会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地学习,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参与教育改革。我校工会在共建活动中各自的权责分明、团结协作,工会换届均按民主选举程序进行。本届工会委员班子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合理。他们勤勤恳恳、积极工作、开拓进取,为教职工说话,办实事,谋福利。工会委员来自各处室、学科,他们从群众中来,倾听群众的意见,是团结全校教职工的纽带和桥梁,为办好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八、创新共建工作,再创建家新业绩
    在过去的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活动中,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改革发展的步伐还有差距。为此,我们将联系本校的实际,继续抓好“教工之家”的硬件、软件建设,按照上级工会的新标准,做好建家升级工作。明确目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我们的“教工之家”常建常新,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行政的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广大教职工,把教工之家建成党组织觉得靠得住,行政觉得离不开,教职工认为信得过的文明之家、幸福之家,为新世纪长汀一中新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