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2015届长汀一中高一年段家长会材料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13-01-22  点击:3523 

2015届长汀一中高一年段家长会材料

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1、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孩子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其有规律地学习。如和朋友谈心、看电视、打牌等都要注意场合,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还有孩子喜欢读的书,看的电视或其他爱好,我们父母可尽力参与,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3、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作为家长要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无愧于心”“不求办什么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确实,平日里,我们大人忙工作,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忙学习,很少有和孩子恳切谈心的时间,甚至一天中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好时光也被我们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家庭法庭”。孩子还没坐下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第几名等问题。我们有时候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想让孩子成人成才成功,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去鼓励孩子,不然只能给家长带来一大堆困难、烦恼和焦虑,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经常和学校联系,经常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十条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礼仪教育点滴

   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2.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 1996年以630分的“托福”成绩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的原哈尔滨三中学生陈磊的父母在谈到对孩子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时深有感触——“见过陈磊的人都说她气质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

 3.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 “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

 4.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明者也”。“必待学而知之”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

家庭教育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他人。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第一 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 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 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 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 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 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 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 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 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 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