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
长汀一中 丘欣
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可以娱情怡神,促进身心健康。在新课程理念下,就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笔者来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扩展与延伸。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都是人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的完整过程包括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感知、想象、情感体验与理解。而鉴赏则必须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审美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本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美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吃穿住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一件合体时尚的衣裳,一间舒适、豪华、温馨的卧房,一辆精巧、轻便、美观的跑车,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诞生想必绝非出自一个只有创造力而没有审美能力的劳动者吧。正如衡量一件产品质量的好坏,首先是看产品的实用价值再看它的审美价值,这就说明,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刺激下,社会所需要的是一大批具有审美能力又有创造力的劳动者。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人们在生存中不仅要求鉴赏山水景物,社会生活的开卷有益,还要求鉴赏艺术作品的美。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具有认识和教育的功能,它依靠情感的引导和美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实现。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类审美经验的结晶,是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物化形态,是现实美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老师要善于精心挑选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通过美术作品中“善”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形象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通过鉴赏活动明白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学生逐渐具有提高感受、理解美的能力,促进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外国美术作品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在平时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每逢一些重大节日,诸如元旦、国庆节、党的生日、世界环境日等各种节日,作为教师应该刻意精选一些相关的作品如《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南昌起义》、《公益招贴画》、《珍惜我们的世界》、《水就是生命》、《维系生命的泉--粮食》,歌颂劳动人民的、反映体育运动的、表现文化科学知识等内容的作品,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需要审美的评价的实体日益丰富,为拓宽审美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还应该善于辅于环境美术、工业美术、广告、包装等方面的内容,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鉴赏活动,我们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多采用启发式、设疑提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主动地参与。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当然,要鉴赏一件美术作品,评价一件作品也需要懂得一些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恰当使用一些美术术语来评价艺术作品。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我们的学生面对美术馆陈列的美术作品时,当他们翻开美术图册面对画幅时,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想必一定是如读“天书”,鉴赏是必盲目,无所适从,更谈不上接受作品中美的熏陶,大胆评价,“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可见,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鉴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记得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我曾经引导学生鉴赏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作品时,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美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理解作品的艺术活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时代背景,以至使学生的第一直觉得出一个“很丑”、“不美”的结论。可见,老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必要注意让学生多了解各种美术形式的特点,了解美术活动及美术家表现的意图。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固然重要,而教给学生使用一些美术术语来评价艺术作品也是不可忽视的。美术术语包括美术语言如点、线条、形状、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空间、材质等,以及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等,除此以外,由于美术的门类很多,所以各门类内还有许多专用的术语。只有学会用一些美术术语来评价艺术作品,这样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才会深刻而准确,否则,就会有“隔靴搔痒”之感。在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统一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克服“讲解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如图像方面的信息、文字、声音方面的信息),也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只有在收集资料或信息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才有可能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与交流。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在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提高艺术素质。由于美术作品鉴赏涉及的面广,其内容参透文学、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等方面。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除了思想上重视,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外,作为教学者还必须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善于总结交流经验,为实现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