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问题”法在地理教学的应用
——以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为例
长汀一中 王桂英
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又是对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图——问题” 教学法,利用地理图像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边设疑启发,边板画读图,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破解知识难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知识,形成能力。
开始上课时先设计这样的预备知识,水壶里的水在沸腾时热气是怎么样运动?(学生:向上运动)。通过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为学生学习后边知识垫定基础。
一、单圈环流的形成
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公转、海陆差异、地形高低起伏等因素的情况下,赤道与极地之间回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赤道与极地处的对流层厚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利用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让学生获得: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在讲解的过程中绘左图。
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利用地图提出一些带有因果联系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得出结论。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知识障碍。接着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动脑思考,通过绘图来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气压带和风带的确定和分布是基础知识,是掌握三圈环流的关键。
1、气压、气压带的确定
在黑板中央画出大圆,然后在相应位置标出:赤道;30°N,S;60°N,S;90°N,S。 然后边画边讲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北;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得出气压带名称及分布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分布规律。在图上发现:地图上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气压带名称完全一样,不论从两极还是从赤道数起它们都是一高一低的间隔分布。即“高低相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七个气压带中有3个低气压带(赤道、南、北纬60°附近),4个高气压带,并且有4个气压带还带有“副”字,然后在图上指出它们的名称及分布规律。最后留出2~5分 钟时间让学生消化,以便加深记忆。
2 风、风向的确定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的运动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形成了风,根据这些就可知道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风向(箭头)吹到何处,一句话在气压带图上凡是标有低气压带的地方就是风向(箭头)指向的地方。按照风从高气压吹到低气压而得出箭头要指的地方,凡是标有低气压的地方都是箭头所指方向。但在图上却发现那些箭头有偏左或偏右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演示地球仪,让学生知道由于地球是个球体而且不停的自西向东地自转,所以风向就向左或向右偏了。同使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原理,那么风向也就容易掌握了。在气压带图上,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绘出风向,并指出各风带的名称。
在标出全球6个风带名称及风向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及掌握它们的分布规律。从图上可发现不论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风带名称完全相同,即南、北纬30°之间都是信风带;北纬30°到北纬60°与南纬 30°到南纬60°之间都是西风带;北纬60°到北极和南纬60°到南极附近之间都是东风带。每个相同的风带各有2个,一共6个风带,即“无信西东”;关于风向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得出:北撇南捺向低压。在图上分析气压带、风带的时候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出来,使学生从不同色彩中把不同的知识区别开来。
接着通过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活动教具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给学生以动态之感并加深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特点。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地图,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活动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运动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培养,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某种程度上说,地图教学的充分利用胜过平常教师的千言万语,也会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