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汀 一 中 集 体 备 课 制 度
根据学校提出的“正风气、树形象、提质量、创佳绩”的工作思路,为构建有效课堂和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制定如下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集体备课采取“说课”的方式进行。学科备课组要根据集体备课的中心议题由主备课人进行说课,要说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教材、大纲和考纲、教法、学法、重点难点、设计思路等等。组内其他成员根据主备课人的说课,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案。
二、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
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最后,集体备课可以进一步增进本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增强团体意识,形成团结的集体。
三、集体备课的要求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八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备作业设计。
3、“六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
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统一阶段测试。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4、具体要求:
(1)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提前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教材,写出教学设计,科
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
(2)主备人将导学案(草案),提交给备课组进行讨论。主备教师在组内讲教学设计时要讲清设计理念及依据,内容要适度,要给年轻教师留有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导学案经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后才能正式使用。
(3)要科学选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
获取知识与能力,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要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集体备课结束之前,备课
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备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准备。
(5)集体备课后,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所任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内容
包括教学设计的个性、目的、意义、教学反思等,复备内容每节课不的少于200
字。
(6)集体备课结束后,应组织备课组成员评课,进一步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切实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7)学校教务处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集体备课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监控,
避免集体备课教案流于形式。
四、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一)集体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集体备课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资料保存
(二)个人初备:
基本要求: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1、备课标
2、备教材:“八点备课法”——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1)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准确备出单元、章节的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手段。
(3)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来于教参,又高于教参)。
(4)备出章节之间知识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
(5)备问题的预设及设计意图
3、备学生:
充分了解学情,备出不同层次及不同要求。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
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导学案。
4、备教法:如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自学辅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案例法、实习作业法等。
5、备学法:如预习法、合作法、探究法、指导法、设疑法等。
6、备教学手段:指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包括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投影、影像、CAI课件等。
7、备教学过程:
(1)引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5)板
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五、中心发言人说课内容
1、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2) 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
(1) 在理解教材体系、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说明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2) 说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以及本课时内容的取舍。
3、教法设计
(1) 教学设计要符合目标要求、教材特点,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
(2)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重点说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4、学法指导
(1) 结合学生现状说明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培养何种能力。
(2) 说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5、教学程序
(1) 说明教学总体设计的依据。
(2) 设计思路要清晰有序,科学规范。
(3) 课堂结构要完整,密度要适当。
(4) 板书设计要合理。
6、教学特色
说明本课时设计的独到之处和创新之处。
六、集体交流
在备课组长主持下,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
七、修改教案
中心发言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教案,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授课教案。
八、教案格式
内容包括:课题类型、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