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态地理课堂
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 童庆成
一、地理核心素养
什么是素养?素养是不需要强制,而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地理素养有很多,其中地理核心素养由四个要素组成。这四要素分别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二、生态课堂概述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应该落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是生态地理课堂。也就是说,打造生态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生态课堂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尊重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唤醒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生命前行。
生态课堂的追求是有序、有情、有效、有趣。有序指的是生态地理课堂是有条理的课堂;有情指的是生态地理课堂是情感课堂;有效指的是生态地理课堂是高效课堂;有趣指的是生态地理课堂是有兴趣的课堂。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
传统地理课堂与生态地理课堂的对比,传统地理课堂是沙漏式课堂,而生态地理课堂是太极式课堂。传统地理课堂是单向的,是满堂灌的,以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有瓶颈,对知识的传授有负面影响。课堂瓶颈受制于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意愿等。生态地理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师生互动性强,是高效的情感课堂,课堂在互动式的推进过程中,生成了新知识、新能力和新观念。
三、生态课堂的特点
生态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a.民主平等。这包括生生平等和师生平等。
b.自然和谐。整个课堂是和谐融洽的。
c.自主与合作。生态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先教后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
d.探究与生成。
e.开放与选择。
f.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
四、传统课堂的华丽转身--生态课堂
(1)改变观念。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
(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
(3)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4)建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构建小组文化、帮扶模式
(5)设定缓冲期,允许教师适当介入、并适应。
(6)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学习成果
五、生态课堂基本特征
(1)动态性
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的教案。事实上我们身边的教学情境是流淌不息的。“信息流”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所以对教学时空必须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必须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2)生成性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 “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为此,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组织、加工和应用当前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其次要强调情境对意义生成的作用。 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产生新知识。第三,要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生成的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者群体所共享。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是用来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会话交流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3)真实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教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让学生真实的发展。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一是要引导学生爱学习,有一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二是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切事情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而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困难的磨砺下去实现他人生的价值。在生态课堂中,要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探索、真实的框架下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真实的新型师生关系。
(4)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张扬他们的个性,就要把地理课堂打造成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包含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可探究的教学内容 ;弹性的课堂时间;开放的习题;辩证的答案;走读式的教室,甚至是开放的校园。
六、生态课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
教师素养是生态课堂的源泉和灵魂,教师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
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有以文本解读巩固教师学科素养、以教学实践深化教师学科素养、以师本培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文本解读包括解读地理核心素养、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地理课本内容、解读地理高考试题。解读地理课本内容就是说课的形式,解读地理高考试题就说题的形式。
七、构建生态地理课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1、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态课堂的灵魂
优秀传统文化是生态地理课堂的肥沃土壤。地理核心素养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国家情怀;这也是高考的考察方向。其中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生态地理课堂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介入,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地理教学活动中。 与地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案例有二十四节气、古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日晷、都江堰、坎儿井、中国廊桥等。
2、编写地理导学案--生态课堂的课前延伸
地理导学案是生态地理课堂的课前延伸,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课堂情境化,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呈现多幕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的课堂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强化区域认知--区域是生态课堂的学习载体
强化区域认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区域位置、区域特征,进行区域比较和区域联系,关注区域的发展方向。
4、打造地理学习共同体--是生态课堂的动力机车
以学习小组为核心打造地理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打造地理学习共同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培养地理综合思维--引领生态课堂前行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是地理的两大特性之一。地理综合思维引领着生态地理课堂的前行。近年来的高考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下表是我对近5年来的高考综合题的统计,很多内容是考察学生的高阶思维,因为高阶思维的教学表现是分析、综合和创造。
2013年----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综合思维题一览表
全国巻 | 分析 | 说明 | 解释 | 描述、概述、简述、阐述 | 提出 | 指出 | 推测 |
2013年1卷 | 6 | 3 | 0 | 0 | 2 | 0 | 1 |
2013年2卷 | 5 | 2 | 0 | 2 | 1 | 0 | 0 |
2014年1卷 | 3 | 3 | 0 | 2 | 2 | 2 | 0 |
2014年2卷 | 5 | 3 | 0 | 2 | 1 | 0 | 0 |
2015年1卷 | 5 | 3 | 0 | 2 | 0 | 1 | 1 |
2015年2卷 | 3 | 0 | 0 | 3 | 1 | 3 | 0 |
2016年1卷 | 4 | 3 | 1 | 0 | 1 | 0 | 1 |
2016年2卷 | 2 | 4 | 0 | 1 | 1 | 1 | 0 |
2016年3卷 | 4 | 2 | 3 | 0 | 0 | 1 | 0 |
2017年1卷 | 6 | 1 | 2 | 0 | 1 | 0 | 1 |
2017年2卷 | 0 | 3 | 0 | 3 | 0 | 0 | 0 |
2017年3卷 | 6 | 2 | 0 | 0 | 1 | 1 | 0 |
合计 | 49 | 29 | 6 | 15 | 11 | 9 | 4 |
地理综合思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学科知识的综合;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方式的综合;不同地域的综合;时间空间的综合。
(1)学科知识的综合。这里以物理和地理的综合为例。用向心力公式:F=mv²/R 来解释台风眼的形成是很合理的,学生也容易理解。F向心力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提供的,R为台风眼的半径,R是分母,不能为零,台风眼就出来了。
(2)地理要素的综合。
(3)思维方式的综合。地理综合思维包括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生态地理课堂应多用地理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4)不同地域的综合。这里以田纳西河的开发为例来介绍不同地域的综合。河流的上、中、下游的开发保护的重点不同。
(5)时间空间的综合。地理综合思维还包括不同时空的综合。这里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为例来介绍时间空间的综合。
6、践行地理实践力--地理生态课堂的升华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
生态地理课堂必须让学生践行地理实践力,在现实的地理环境中去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践行地理实践力要走入生活实际 ,生态课堂离不开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热力环流内容时,我以空调和取暖器的安装为例来践行地理实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