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挖掘教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8-10-14  点击:584 

挖掘教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学有感

长汀一中  戴开腾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理科综合科中化学部分指出: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科观察能力主要是指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 “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经过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有图和表统计如下:

 

专题一

30

4

专题二

24

12

专题三

23

15

 

77

31

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图和表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些探讨。

一、利用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图形,揭示化学反应的方向

通过观察教材图213  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我们可以发现,瀑布从高处流向低处虽然描述的是自然现象,但是它非常好地说明了化学反应总是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的转化的倾向;室温下冰融化成液态水虽然描述的也是自然现象,但是它非常好地说明了化学反应总是由有序向无序的转化的倾向,即由混乱度小的状态向混乱度大的状态转化的倾向。

2、利用图形,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通过观察教材图318  三种不同类型的盐溶于水后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Na+Cl-都不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OH-结合,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因此,强酸强碱盐溶于水后溶液呈中性;氯化铵溶于水后电离产生NH4+Cl-NH4+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导致溶液中C(H+)C(OH-),因此,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醋酸钠溶于水后电离出Na+CH3COO-CH3COO-和水电离产生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导致溶液中的C(H+)C(OH-),因此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从而总结归纳出盐类水解的实质是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类似问题还有教材图323 AgCl转化为AgIAgI转化为Ag2S的原理示意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3、利用图形,揭示化学实验操作的流程

通过观察教材图321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铁离子的流程图,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铁离子,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调节溶液的pH34化铁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pH,达到除去铁离子而让铜离子保留在溶液中的目的。

4、利用图形,揭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综合性

通过观察教材中唯一的三维数据图图221  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H2N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31),我们可以发现(1)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升高温度,氨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进行;(2)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增大压强,氨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向合成的方向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从而为总结归纳出勒夏特列原理奠定了基础,也为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利用表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表格,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性

通过观察教材中表27  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25℃),我们可以发现,从上到下,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氧化性随组成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弱,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逐渐减小,相应的平衡常数K也逐渐减小,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平衡常数K值越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再如:通过观察教材中表28  N2 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H2N2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因此,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也就是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利用表格,揭示不同物质的不同性

通过观察教材中表311  部分盐的类型和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通常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再如:通过观察教材中表310  几种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我们可以发现,同种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性条件下的不同颜色和不同指示剂在同种酸碱性条件下的不同颜色。

3、利用表格,揭示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通过观察教材中表314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我们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溶度积常数越大,相应的溶解度就越大,如:AgClAgBrAgI的溶度积常数Ksp越来越小,相应的溶解度就越小。但是,我们通过细心比较可以发现,以上规律并不完全正确,如:在相同条件下,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BaSO4的溶度积常数Ksp大,而AgCl的溶解度比BaSO4的溶解度小。因此,可以得到溶度积常数大物质其溶解度未必就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主编.化学反应原理.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