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
林朝东:“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005年12月发表在《德育报》CN14—0055 “思想政治课的讨论课艺术”发表在《福建中学教学》99年第11期 “浅谈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2001年11月发表在《德育报》CN14—0055D 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八篇 杜建华:《浅谈怎样使主题班会更切合学生实际》论文荣获96年度全区德育论文一等奖。 吴富林:《拓展专题复习,深化能力培养》97年《福建中学教学》CN35 《中国近代史中的美感素质教育》97年省汇编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2000年省汇编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学法指导》2001年《中史参》CN 《落实会考制度,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高中会考之探讨》ISBN 《目中有“人”的历史教育》2003年《探索·实践·反思》省汇编 《与文明同进,做品德高尚的人》2003年县一等奖 《开展“三红”教育,培养一代新人》2004年《闽西日报》 《“三红”精神育新人》2004年《福建日报》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04年县一等奖 《“三红”精神育新人,光荣传统代代传》ISBN2005年《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集》 《杨成武将军的母校情怀》ISBN2005年《杨成武将军纪念文集》 许长灿: 《塑造健全人格,迈好青春门槛》1999年龙岩市德育年会获二等奖 上官玉彦:《浅谈教师心理障碍》获2001年省德育论文二等奖 《阳光满校园——长汀一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谈》获2005年省心理学年会德论文一等奖 罗伟华:97年论文《激发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校一等奖、龙岩市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97年12月在《德育报》(CN)发表《班费管理的五个原则》; 98年论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方法——举例》获校一等奖、龙岩市一等奖; 99年论文《政治新教材教学应坚持‘六性’的统一》获全国二等奖; 2001年论文《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探索》获龙岩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并汇编;论文《增强教师心育能力 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在龙岩市普通中学开放周、省普教室及省政治学科会上交流、汇编; 2002年论文《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获龙岩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并汇编;《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提高政治课实效》获校一等奖; 2003年论文《开发思想政治网站 增强思想政治教学实效》获龙岩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并在“福建中学政治网”发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获龙岩市三等奖; 2004年12月论文《高考文综复习策略探讨》获市一等奖; 2005年10月论文《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整合的探索与思考》获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 林小灵:教改论文《一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发表于《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ISBN一书中 俞开汀:《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2005年校一等奖,市汇编 |
申请立项论证 |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弘扬‘三红’精神,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课题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当代中国的未成年人要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深入学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长汀一中立足乡土实际,挖掘身边红色资源,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新思路。 研究意义:通过开展“三红”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做“三知道”:知道烈士先贤爱国救国的战斗史;知道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青少年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从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树远大理想,立崇高志向,勤奋学习,成为“德智双全,文理兼备,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文明一中人”。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三红”精神的历史发展、精神内涵和今天的现实意义。 (2)在新课程背景下,“三红”精神如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发展。 (3)开展“三红”教育的方法途径,使之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编写开发校本课程“三红”教育的教材。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调查研究:对长汀县的红色教育资源和长汀一中历史上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三红”教育的充实资源。 (2)内涵提升:挖掘“三红”精神的内涵,提升“三红”资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3)形成载体:编写开发出供学生学习的“三红”教育读本,并确定为校本课程。 (4)组织实施:在2006年秋季实施长汀一中的校本课程“三红”教育。 |
4、研究的进度计划 (1)制定计划:3月底4月初,制定“弘扬‘三红’精神,深化革命传统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4月—5月,按照“研究的基本内容”分四个项目组,实施课题研究。 (3)编写教材:4月—6月,组织编“三红”教育教材,7月—8月印刷,9月发至高一新生使用。 (4)课题报告:6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
5、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1)长汀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素有“三红”(红军故乡、红旗不倒、红色土地)之称。至今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革命旧居、旧址,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体系。这些,为“三红”教育课题开展提供了厚实的资源。 (2)长汀一中建国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坚持开展“三红”教育,“三红”教育系列化,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有考试、有评价,教育方式丰富多彩多样化。二OO五年一级达标验收时,被确定为学校办学特色。曾在《福建日报》、《闽西日报》、《闽西通讯》等报刊杂志推广,“三红”教育案例二OO五年入选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集》,在全省推广。这些,为我们在新课程下,开展“三红”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
6、研究成果预期效益和使用范围 预期效益:通过“三红”教育课题研究: (1)开发校本课程《红旗·红军·红土地》。 (2)学生的健康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发展:理想信念增强,文明之风盈满校园,优秀学生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爱心教育得以发展。 (3)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奋学习,拼搏进取,学校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使用范围:(1)长汀一中学校 (2)长汀县各中小学 (3)全省各革命老区所在学校 |
7、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1)经费预算:“三红”教育调查研究2000元 编写“三红”教育教材8000元 (2)仪器设备:购买数码相机一架3000元 购买DV一台3000元 VCD光盘制作2000元 |
申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
专家评审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省级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