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世界·涌动的潮水
高二(18)班 上官江远
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手捧着浓缩了时间和空间的《红色之旅》,感觉像是时空逆转,自己在历史的空间和时间里走了一遭。又像是经历了一次内心情感的复杂的激荡,心随眼到之处,或喜或忧,或愤慨或激昂,直到阖上了书本,也久久不能平静。
尽管许多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却不能否定它们的存在,毕竟整个时空都还回荡着它们的余响,如同余音绕梁般经久不衰。尽管许多故迹都已蒙尘,却不能将它们尘封,毕竟它们依旧庄严雄伟,依旧傲雪凌霜,依旧在轻轻地向世人讲述这里蕴含的深意。尽管许多革命前辈已经人世沧桑,却不能将他们忘怀,毕竟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灵魂还驻留在我们身边,高大伟岸。历史始终铭记着他们的声音,记载着他们的足迹,他们播洒的血汗正收获着繁荣与富强。
回顾历史,有许多事情铭记比忘记更容易。难忘中国共产党像一道耀眼的曙光在地平线上粲然升起,像一声洪亮的春雷在神州的云空中轰然鸣响。难忘打响革命的第一枪的南昌起义;难忘壮怀激烈的飞夺泸定桥;难忘好似神兵天降的四渡赤水;难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豪情;难忘……有太多的事情令我们难忘。尽管岁月已经轮回了许多,许多人、事、物都蒙上了历史的点点轻尘,他们却始终鲜艳,始终历历在目。怎么能够忘记?因为他们都在我们祖国的山川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怎么能够忘记?因为他们都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深深印刻。
回顾历史,不能不心生感慨。感慨于彝海结盟的佳话,感慨于沂蒙山下的鱼水之情,感慨于雨花台上血染的风采,感慨于长眠于地下的铮铮铁骨,感慨于不辱史命的峥嵘岁月。
回顾历史,为杨子荣活捉“座山雕”高歌喝彩。
回顾历史,为沂蒙“红嫂”以乳救兵感激涕零。
回顾历史,为杨靖宇战斗到最后一刻深深致敬。
回顾历史,我们思考该怎样传承和发展。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听过打鬼子的枪声,没有翻越过终年冰封的雪山,没有穿越过茫茫的草地。我们有的是窗明几净的教室,有的是温暖舒适的衣裳,鲜美可口的食物,有的是幸福快乐的歌谣,有的是湛蓝湛蓝的天和明媚灿烂的阳光。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这都应该归功于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功劳。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前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尽管我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但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责任;尽管我们的身体还很柔弱,但我们必须学会该怎样承担。我们须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人生,无愧于革命前辈:做有理想、有道德、有体魄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时间飞驰而去,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人、事、物都已经开始变得遥远,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结束。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健康成长,奋勇前进,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只航船张满风帆斗志昂扬地驶向繁荣富强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