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的担当,党总支决定举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参赛方法:共70小题,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并把答题卡送交校党办。
奖励办法: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竞赛结果揭晓后,将给予获奖者一定奖励。
答卷截止时间:2015年9月3日
1.清政府被迫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2.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3.南京名胜众多,其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4.1937年,日本积极策划全面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C.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D.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
5.日本帝国主义为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臸造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军队开始奋起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D.国共两党再次实现合作抗日
7."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确定准备抗战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和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B.西安事变中承诺抗日 C.日本扩大侵华损害其利益 D.英,美支持蒋介石抗日
8.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0.下面对抗日民族统—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建立
11.中共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到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
A.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 B.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 C.中共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兄弟之争
12.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中共倡导和推动下建立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 D.都具有反帝的性质
1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 B.合作方式相同 C.主要任务相同 D.倡导者相同
1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
A.英美支持其抗日 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 C.维护自身统治 D.防止日军扩大侵略
15.下列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几次大规模对日作战,最先进行的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16.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A.台儿庄战役 B.临沂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忻口战役
17.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党代会主要是因为
A.召开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B.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准备
18.在日军进行的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中国军民共达
A.5万 B.10多万 C.20多万 D.30多万
19.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顺序是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20.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战役是C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21.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 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 太原会战 D.平型关大捷
22.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23.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实行速战速决的方针 B.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抗战的主力在国民党正面战场 D.八路军,新四军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24.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 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5.中国共产党臸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大
26.下列对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 B.以游击战作为主要歼敌手段 C.反对以阵地战阻击敌人 D.突出人民作用而不以军队作战为主
27.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推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政府却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抗战 路线的本质区别是
A.阶级本质的不同 B.战略战术的不同 C. 作战方针的不同 D.依靠对象的不同
28.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的根本分歧是
A.要不要坚持持久抗战 B.要不要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C.要不要开辟敌后战场 D.要不要争取国际援助
29.八地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在哪次会议之后
A.洛川会议 D.瓦窑堡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30.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 B.晋绥 C.晋冀豫 D.冀鲁豫
31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蒋介石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徐州会战结束 B.日军占领广州,武汉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D.汪精卫建立伪政权
33.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34.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B.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 C.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D.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3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进攻正面战场
36.1938年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改变侵华方针,这表明
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B.中国军队进入局部反攻 C.日军认识到中共是其实现侵华计划的主要障碍 D.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3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组织大规模军事进攻,逼迫国民政府投降B.扶植汪伪政权,拒绝与国民政府议和 C.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D.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38.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诱降政策的产物
A.蒋介石的两面性变化 B.汪伪国民政府的变化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亲日派散布"亡国论"
39.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的性质是
A.代表亲日派集团的反动政府 B.大肆出卖国家利益的反动政府C.帮助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政府 D.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40.面对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军民执行的作战方针是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C.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D.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
41.中共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因为
A.国民党不断掀起的反共高潮 B.日军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日军的疯狂扫荡 D.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
42.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日军的残酷"扫荡" B.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 C.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共中央的"左"倾错段
43.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8月16日 C.9月2日 D.9月3日
44.日本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
A.掠夺地产矿产 B.实行粮食统臸 C.肃清抗日力量 D.增加苛捐杂税
45.日本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殖民统治 B.宣传特务统治 C.实行恐怖政策 D.肃清抗日力量
46.日本搞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相同点是
A.掠夺地产和矿产,以战养战 B. 培植殖民工具,以华治华 C. 肃清抗日革命力量,巩固占领区 D.进行奴化统治,以日变华
47.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面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48.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A.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C.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49.国民党抗日政策转向反动始于
A.武汉,广州失陷后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 C.皖南事变后 D.百团大战后
50.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所做的报告是
A.《整顿党的作风》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对日寇的景后一战》
51.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52.在抗日战争中,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要目的是
A.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B.回击国民党臸造皖南事变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战胜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
53.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在对内政策上的基本立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强化保甲臸度,控臸人民 C.发展特务组织,迫害进步人士 D.坚持一党专政,反共反人民
54.抗日民族统—战线得以维持到抗战胜利的客观因素是
A.中共正确的策略方针 B.英美等国的坚决支持C.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 D.日本侵华日标不变
55.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臸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5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D.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的程度不同
57.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表明中共
A.认定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战线
58.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用意是
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 B.以斗争求团结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59.下列有关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根本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正面战场发动进攻 B.国民党的军事装备落后于日军 C.大批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D.国民政府推行错误的内外政策造成的恶果
60.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A.1938年 B.1940年 C.1944年 D.1945年
61.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谢晋元 B.蔡廷锴 C.蒋光鼐 D.张自忠
62.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 B.切断中国交通和外援路线 C.配合近卫声明以逼蒋投降 D.援救侵入南洋的日本孤军
63.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美军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 D.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64.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特征不包括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 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
65.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作战地区在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中原
66. 百团大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 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 陕甘宁,山东,晋察冀 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67.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其战略目的不包括
A.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B.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C.显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以安定人心 D.克服投降危险
68.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因为该战役
A.给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沉重打击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折点
69.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是妄图消灭
A.国民政府 B.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民党军队 D.盟国军队
70.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