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百廿校庆征文选登(四)——洗尽铅华焠己志,报得春晖炼芳华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24-05-21  点击:3794 

洗尽铅华焠己志,报得春晖炼芳华

长汀一中高二(1)班 邱铭恺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溢汀州。谁言报得三春晖,擎起一亭出翠微。学子万千无少长,心声共逐白云飞。正值母校长汀一中120周年庆光辉之际,我于高三楼前的春晖亭中,窥探出一中学子求学路上的点点星星。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高中的人生答卷已写完过半,答卷读罢,擎卷思忖。“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前的高三楼,“举目四顾皆堪赏,当时休道是寻常”中的春晖亭,既是莘莘学子之热望,也是汀中学子之不忘。《梅洛庞蒂文集》中曾言:我发现一处美景恰好隐藏在山丘后面时,只有在那时它才真正成为美景。观景如此,求学亦然。

“九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冲出高三楼这一象牙塔,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太白遗风,更是莘莘学子之热望。如今,生长着机会的广袤草原与其间粗砺而未知的磨难--陈放于我们青春的地平线,我们更应该以渺小启程,奏响伟大终章。幸得母校垂青,身为“小镇做题家”如沙丁鱼般在高考浪潮中涌动的我们,可以在高三楼这座大山后,窥探理想大学这一不期而遇之美景。晨暮的阳光有黑夜的触角,所以灯窗的古卷有烈阳的温度。可怀揣着梦想,自连绵的迷川,走一步想一步归途,将浩荡的乾坤,都纳入充实的日子。汀中薪火襄伟业,百廿华章谱新篇,洗尽铅华焠己志,鲜花怒马踏征程,自高三楼走出去拥抱新世界,诸写人生新华章。

“寻常巷陌曾住”。春晖亭虽没有文帝驻跸,却是汀中学子之不忘。我们没有办法见到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但我们可以在凌晨六点的春晖亭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迎着和煦的春风,让书声飞上绿藤缠绕,百花簇拥,让亭与人共同构织成一抹亮色。春晖亭见证了无数高三学子奋斗的身影,也成为走出高三楼学子心倦时的一方藤枕。“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风起时,我们与一中的故事如风铃轻唱;花飞时,我们与一中的故事满室生香;雨落时,我们与春晖亭诉说珍藏的过往……”。卡莱尔说过:“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如果说走出高三楼而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疯狂执着的话,那么题海中抬头发现春晖亭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你以温柔注视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不期而遇之惊喜。

文学有两大母题,即出走和回归。其实,冲出高三楼满足了我们年少激情的破茧欲望,留恋春晖亭则寄托了我们阅尽繁华的精神回归。名山大川总是大美无限,寻常春晖亭却也别具温情。母校的寻常巷陌留下了踔厉奋发的高中,有人用它回味温情;清晨春晖亭中,高三楼里的琅琅书声烙印了男孩的求学苦读,有人从此升腾起伟大的念头。这些平凡之美,为充实人生写下生动注脚,报得春晖炼芳华。

弘文究理,博开桃李之门;饫义餍仁,尽表松筠之节。抚春樱之灼灼,式弦式歌;对秋桂之团团,舞勺舞象。看我汀中,养正龙潜之士,传薪红色古区,欣培兰畹力辟杏坛。吾侪应携手,在校庆120周年光辉之际,洗尽铅华焠己志,报得春晖炼芳华。

作者简介

邱铭恺,现就读于长汀一中高二(1)班

文稿:邱铭恺 指导老师:李雁  编辑:程莉霏、胡碧虹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