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红色长汀的绿色蝶变
——12.27 长汀一中校朗诵社《少年说》系列活动
美丽的长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协同努力。本周为我们带来少年说系列活动的是高三17班的黄昱翔。他演讲的主题是《红色长汀的绿色蝶变》。(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三17班的黄昱翔,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红色长汀的绿色蝶变》。上周,长汀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该栏目播放了《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相关视频。看着视频里长汀部分地区由地表裸露、草木难存到现在绿意盎然、植被葱茏,我惊叹连连。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山光岭秃,草木不存, 夏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达 70 多摄氏度,被当地人喻为“火焰山”。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长汀县一度成为福建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983 年,福建省开始了长汀规模化水土流失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指导下,在水利、林业等中央部委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汀人民锲而不舍、战天斗地,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用生态接力书写了我国水土保持史上的辉煌篇章。
今天的长汀,我们能看到的是漫山苍翠,郁郁葱葱,20多年来,长汀县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3.82%降低到6.78%,。受益于绿水青山,长汀各乡村不仅改善了生存条件,更是从绿水青山上收获了众多农产品。杨梅、百香果、柑橘,各种水果四季更迭,林下草灌里套种药材、经济作物,还散养着河田鸡,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日子越过越好了。
2021年10月11日,《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走向世界。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而且正在向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迈进,美丽乡村、生态家园,这是无数人梦想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正在长汀实现。
美丽的长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协同努力。同学们,让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种一棵树,养几盆花,爱一片绿叶,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为长汀生态文明建设奉献青春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