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人生感悟06年第4期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10-11  点击:1930 

人生感悟

2006年第4期总第004

长汀一中07届高三年段

 

有人说高三是人间的炼狱,因为充满了艰辛、汗水和苦涩;也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升华,是我们迈向成功和走向社会的起点。

我们已开始了高三的征程,我们需要有:志在必得的勇气;脚踏实地的行动;勤学高效的作风;专心致志的习惯;吃苦拼搏的精神;和谐安静的环境。

 

军训

 

与碧利斯风雨兼程,我们圆满完成了军训任务。军训是一种磨练,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军训是一个驿站,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点滴;军训是一声号角,扬起了我们进军高考的风帆;军训是一首赞歌,将陪伴我们经历高三的风风雨雨!

 

 

读书时刻

一、状元心语:

1、每一扇成功的大门,都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敞开的。

2、生活上:吃苦、坚毅;学习上:勤思、严谨。

3、没有众多老师付出的巨大心血,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

4、注重计划的精心安排,注意查缺补漏,把立足点回归到课本之中,不断夯实基础知识。

5、要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像审题、计算这些细节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与考试中就应严谨。

6、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扩展成一类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记住一些结论,并完成各个专题的训练。

——谢巧闽、林珑

7、要注意劳逸结合、学科平衡,要建错题集。                      ——兰光

                                                                    8、要珍惜十次大型考试的机会,善于总结考试经验。要正确使用参考书和套题集,要以书本为主。                                                                   ——黄愚

9、学习要有激情,要把书本熟悉、背透(文科);要突破弱科,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鼓励、帮助。                                                       ——蔡美辉

二、高三的美丽

高三之美,在于专注。一生之中,有几次能像高三一样,心无旁骛地为一个目标奋力拼搏?任凭窗外的大树黄了又绿,花儿谢了又开,窗内永远是苦读的身影。这份专注,这份执着,高三之后,何时才会重来?

高三之美,在于梦想。忘不了,多少次在梦中走进心驰神往的大学校园。梦醒时分,却没有惆怅,只有发奋的动力与激情。忘不了,在一次次努力之后,心中的大学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感觉。看着梦想一点点实现,就好像看着一朵花一点点开放一样,永远充满着期待与惊喜。

高三之美,在于温情。还记得那个雨天,好友为自己撑开一方晴空;还记得挑灯夜战的深夜,母亲送来一杯香浓的牛奶;还记得测验发挥失常后,老师的安慰与鼓励。

正为高考拼搏的同学们,你们感受到高三的美丽了吗?不要让沉重的书包成为你叹息的理由,不要让挫折的阴影占据你头顶的天空。只要有一颗勇敢、乐观的心,你就能从灰色走到缤纷,从失败走向辉煌。

——选自高三10班黑板报

三、最佳的读书心理

要想读书效果好,必须具备良好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要保持最佳的读书心理,起码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纯结的心境。就是说,在读书之前要把一切芜杂的、混乱的、烦琐的念头全部拭去,使心境如一池清水、一块水晶。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的"图画"才会清晰。
  二、渴求的心欲。读书要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感情。
  三、安静的心绪。读书时的心绪要安稳宁静,要克服慌乱、烦躁和紧张,心跳应平稳,呼吸应均匀。
  四、明确的心志。在读书中要有一个念念不忘的目的,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
  五、专一的心力。在阅读时要把全部精神倾注在阅读对象上,加强感觉器官的活动,造成大脑的兴奋。
  六、乐观的心情。对环境、处境,应该有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不应该有反感的逆向心理。

 

人生启迪

一、生命是3万天

一个人的生命以分钟计的话,会是多少呢?计算器显示:一个80岁的生命,是4207.68万分钟。如果按天计算呢? 80岁的生命是29220天。

生命是3万天,但是我更觉得生命是我们手里的3万支蜡烛——每天清晨点燃一支,夜晚熄灭……想想看,自己的手中还大致有多少支生命的蜡烛?是2万支、1万支、还是几千支?好好珍惜吧,用它们的光和热,照亮社会,也温暖自己和他人……

——离高考仅剩300天左右,你将如何准备和应对呢?还是那句话——辛苦300天,幸福后半生!

二、设计人生的时刻表

  林肯曾经认为:“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人生之旅好比乘着一趟列车。心雄志大的人,加上才华、勤奋、机遇,就像乘上了一趟高速火车,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一定会走得最远,他所欣赏到的人生景色也一定是最壮观雄奇甚至是险峻的。勤以补拙的人,可能一开始坐上的是慢车,但是他的这趟列车开得稳,开得久,也终会到达远方。
  为什么有些人春风得意,做什么都似乎得心应手,即使到了中年,还有很多机会。关键在于年轻时想什么、干什么。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少尉的时候,工作之余,他的同伴们便开始寻欢作乐,去游玩,他却在埋头读书,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对他的将来有用的东西:大炮的原理和历史、战争、哲学、文化、法律、天文、地理、气象学等等,拿破仑知道自己将要乘上人生哪班车,车速有多快,为此要作什么准备。
  现在请我们闭目想像:我们将要乘上人生哪班快车?到达何方?也就是说:我们将要把自己设计成什么样的人?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心雄志大一点。同时一定要兼顾到财富和自由的原则。因为没有自由的人生是不值得追求的,没有财富就限制了自由。
  你的列车可以暂时晚点,但不能总是晚点。晚点两三次之后,一生永远到达不了预定终点。这恰是人生时刻表的重要性。拿破仑·希尔说:“记住,定高远的人生目标,要求富足与成功,并不比接受不幸和贫穷艰难。”
  生活对有梦想的人是温暖的,对没有梦想或梦想卑微的人是冷酷的。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时刻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比在失败中咀嚼痛苦更累。俄国有位政治家有句名言:“谁是生活的迟到者,生活就会惩罚谁。”

    三、与你分享五句话

第一句: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到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 
   第二句话: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业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是在每一天的过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个生命都不幸福。所以尽管我们注重事业的结果,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
  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欢乐是生命本身的渴望,人类是世界上惟一会笑的动物,但不是惟一懂得欢乐的动物。  

人类的生存常常必须有比维持生存更高的目标,因为人类除了物质生活,还必须要有精神生活的满足,因此人类必须比动物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在物质方面,我们希望今年2000元一个月的工资,明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3000元一个月,毕竟2000元和3000元给我们带来的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但除此之外,我们就必须使精神生活大获全胜。
  曾国藩说过:“只顾耕耘,不顾收获”。他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收获。曾国藩的意思很简单,把种子撒进地里,种子自然会成长,长到最后自然会有收获,但是在维护庄稼成长的过程中给它浇水和施肥列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种子才会长得健壮,收获才会更好。另外,你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你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的你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你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难道不是很美好吗?差不多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去体会,去体验,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第三句话: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也许飞机能够在两点之间直飞,但即使飞机飞行,如果前面有个大气流,也通常只能绕过那个大气流飞行。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
    第四句话: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汽车的质量越高,开得就越快。比如像奔驰和宝马这一类车,它们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发动机系统上,还体现在刹车系统上。你开这些车的时候,就敢于高速行驶,因为你知道,只要你踩刹车,车就能稳稳地停下来,不至于翻车或跑到马路外面去。但当我们开夏利车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开得和奔驰车一样快,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让它跑得太快了,就很难刹车了,说不定就会撞栏杆或者翻了。所以说,没有把握停下来的人是跑不快的人。
  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最后一句话: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
   在生活中,我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著于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不愿意放弃。结果呢,你捏着不放,别人就不会把他的东西和你一起分享。没有放弃就没有得到,这是再明白不过的理论。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分享理论。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学会交换和分享,这个收获同百倍于你一个人把六个苹果吃掉的收获。这是因为你放弃了五个苹果而获得的,所以大家想一想,放弃是不是一种智慧?
  那什么叫缺点是一种恩惠呢?如果我们是完美的,我们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了,这人还有什么活头?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

有一部美国电视剧,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大家都知道钱的作用在于能买到物质世界上你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但惟一买不到的就是你心灵的充实、别人的友情以及你真诚的爱情。由于这些都是买不到的,所以你越有钱,心灵就越空虚,你就会极力用钱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最后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以吸毒来代替,使自己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

所以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社会经纬  

 

我们最后悔什么?

比利时一家杂志,曾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搞了一次专题调查。题目是:“你最后悔的是什么?”并列出了十几项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选择。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1、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至事业无成
  由此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师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计划,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而且立即付诸行动。两年零八个月之后,10项目标全都完成。可当他再到医院复诊时,却发现是医生当时拿错了病历,自己根本没有患病。
  这也是一个经验,如果别人工作你也工作,别人休息你也休息,别人娱乐你也娱乐,那么别人得到什么,你也只能得到什么。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就得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东西。尤其是在你还年轻的时候,还有机会竞争的时候。
 
 2、67%的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
  应该说,错误不在选择了什么职业而在于选择了安稳。有三个大学的同学,同时被分配到县直机关。几年后,有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因此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有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了几年三人相聚的时候,到企业的那已当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那个已成了富翁,而在机关的这个却后悔了,后悔不该满足于每月几百元的“皇粮”。
  按时下的择业观念,许多人的“第一目标”,是要“旱涝保收”。到时候能拿工资,领福利。但他们却忘了,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发掘不出潜力。不是天下伯乐太少,而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3、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我就亲眼看到这样的景象,上初中的女儿晚上放学回来,正在麻将桌上鏖战的夫妇不耐烦地一挥手:“自己泡面吃去!”还有一对夫妻,每人拎着一只鞋在屋里追打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惨叫声惊得四邻不安。而且这些父母当时并不后悔,甚至认为自己做得“很对”。直到多年以后,发现按照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方法”,并没有使子女成才,他们才会后悔“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4、58%的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
  忘了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60岁以前想用身体换一切,60岁以后想用一切换身体。”世界之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身体健康更宝贵,有人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小车不倒只管推”。作为一种精神,也许值得提倡。但强行去推“病车”、“坏车”,就只能越推越病,越推越坏,缩短小车的生命,降低小车的价值。
  
5、只有11%的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钱

  对于还没有赚到很多钱的年青人和中年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很好的安慰。有钱虽然能够办很多事情但赚钱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年轻的时候后悔还可以改进;年老的时候后悔,想补救也来不及。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并扪心自问:“我什么事情最后悔?”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