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成人的门坎
——2014届高二家长会上的发言
俞开汀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高二年段,感谢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参加家长,谢谢大家!
高二年段学生1020人。理科776人,文科244人。有18个班,13个理科班,5个文科班。其中,文理各有一个实验班。
下年段领导:魏小卫校长助理(13850615958),王林焕副校长(18950886286)
年段长:俞开汀(13605900423),林小灵(13860238766)
社会要看到辉煌的成绩,才能承认你的天才,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有才智的学生,总是力图超过他的先生。
天才是由于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天才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学习过分的 热爱而已。
吃苦是成人的门坎
有位哲人说过:“吃苦是成人的门坎。”古代先贤对“苦”也有卓越的见解。孔子赞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有这些表明,人生苦乐是难以预测的,任何人思想上都要有吃苦的打算。吃苦是做人之本,是成功之桥,是迈向成人的道路上必过的一坎!据闻,日本岩手县的许多学校每月坚持3次给孩子们祖辈们吃过的简陋的东西,有不少孩子吃不习惯,有的边吃边哭,有的吃了一半就走,但校方仍然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学生家长和有识之士也完全赞同学校的做法,认为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很有必要。
是呀,现在日子好过了,生活甜美了,容易滋生享乐安逸的思想,使人养成骄气和娇气,许多成功与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们,吃不了苦就读不好书,考不上好大学,创不了业,更谈不上做市场竞争的强者。
高中学习是辛苦的,到考上大学那年学生也是法定成年人了。“吃苦”这个坎他们是一定要迈过去的,家长现在听我讲了以后,思想上要早认识,有一种爱就是为了分离,这种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所有父母都知道孩子终究一天要离开自己、独立生活,独闯天下,独立的时间能越早越好。所以在自己身边,就是剩下的两年高中生活,就要养成孩子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自己可控制范围内吃点苦,让孩子两年后,从心理上和身体上真正成为成年人。想起一位母亲,想起她给远行的儿子写的一封信,那一句“你注定要成长,而我要退到幕后”令人难忘 。
那怎样才能迈过这个坎呢?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好办法,我这里也介绍一种“向‘极限’挑战”的方法,不知对各位家长有否启发?
1965年,68岁,已经退休的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出任东芝总经理。他把濒临倒闭的东芝公司拯救回来,由于东芝公司经营有方,土光敏夫荣膺最出色的日本经营者称号,被视为日本经济成就的象征。由于他在日本企业届的崇高威望,20世纪70年代,他被推选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此时他已80岁高龄。他主张“超重负担主义”。他认为:为了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必须使一个能挑100斤的人尝试着挑105斤,甚至115斤,这样才能培养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信心。正是这种“超重负担主义”,能够把一个人的潜力不断发掘出来。我们所说的“吃苦”,就是要孩子们能不断给自己加压,“超重负担”,把自己的潜能不断挖掘出来,不断战胜自己,使自己越来越优秀。
“超重负担”有助于打破我们头脑中的“极限”观念。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经过勤奋努力的拼搏,以为自己的成绩达到极限了,如果再提高些的目标要求,只好望而却步。我们听说过“斜坡球体论”(青岛海尔集团):人的拼搏奋斗就像一个放在斜坡上的球,在向上努力爬行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滑下来,下滑的最大推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个人内部的惰性。人最怕的是“自我设限”。
科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起跳很高很高。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起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撤掉,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这并非跳蚤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而习惯了,麻木了。
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这种潜意识往往造成人“自我设限”的心理障碍,人一旦被这种心理障碍所束缚,许多能做成的事都不敢去想。实际上,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竞争首先是自我竞争,跨越关键是跨越自我,没有冲破“自我设限”的思想和心理障碍,只会作茧自缚,哪能开拓创新!
我们要求孩子们也向“极限”挑战,主张不断的自我跨越,就是说要以超重的压力,逼迫自己拿出更大的干劲去克服困难,去挖掘各方面的潜力。高中学习一年多了,文理分科也半学期了,同学们也了解了高中知识的特点。有些人觉得困难了,觉得自己学不好了,如果让这种“觉得”发展下去,就是“自我设限”,就会变成“爬蚤”了。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想办法鼓励他们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勇于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整体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孩子们一定能达到我们要达到的共同目的。
再说说现在的大学,
我国古人说过:“取法乎中,反得其中;取法乎下,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一个人选定上等的目标,经过努力,一般只能达到中等的成就;一个人选定中等的目标,经过努力,则只可达到下等的水平。因此,要有所作为,就应该争挑比自己现在所能挑的还要重的担子,去攀登更高的山峰,去制订比现在更严格的学习计划并更高效率地完成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不会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