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经
——怀念母校就读的美好时光
胡建明
汀中母校作为我初中、高中阶段人生立身立言、扬帆起航的精神沃土,让曾经作为莘莘学子的我永远铭记,更时常魂牵梦绕回到当年在一中的求学时光。
曾经父亲的单位就在汀中大门旁边,全家人住在父亲的员工宿舍,每天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脚步匆匆从自己楼下走过,消失在远处黑色操场中,心里就很羡慕。每天听着那一阵阵课铃响起,看着远处的教室里影绰着经历了一天紧张学习,轻快步伐离开的身影,那时候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坐在这灯光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该是多美的一件事啊。有幸的是几年以后,自己终于走进了汀中的学堂,让儿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那时的汀中校园环境很简朴,学校的大门也没那么宏伟大气,进了校门,左边的传达室里勤劳的赖仰周老师总是把每天的报纸和信札码放的整整齐齐,特别是考上大学的学长对我们加油打气、描绘大学生活的书信让我们倍感期待和鼓舞。大门正面是一条很长的坡,骑自行车上学爬坡很需要技巧和体力,坡道两旁后来修了两排长长的停车棚,上学的时间总是停满了自行车。每到放学的时候,学生和自行车的洪流漫遍了整条长坡和校门口的大街,久久不曾散去。坡顶便是田径场,两棵古樟东西相望傲然矗立了上千年,煤渣跑道总有喜欢长跑学子的身影,篮球场上的学生就算三伏挥汗,也会在大中午苦练球技,满是黄土的足球场条件虽然简陋,但就算是我这种对运动全无天赋的孩子也会忍不住加入奔跑的队伍,哪怕大部分时间连球都没碰到,大汗淋漓后就趴在水龙头下面畅快淋漓饱喝一顿。
汀中依山而建,地势形成了好几级台阶,行政楼后面是三排初中的平房教室,每一排平房又被中间拾级而上的台阶分成左右两部分,台阶的两边是花圃,里面种着芙蓉树,每天早上的时候芙蓉花还是雪白的,到了傍晚放学的时候,芙蓉仙子又被太阳酿成了漂亮的玫红色,就在这花开花落间,我快乐的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到了高中,学习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高一的时候,学校修了崭新的教学楼,从低矮的平房搬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简直就是一下从凡间飞升到了天堂的感觉。在夏日虫鸣的夜空下,生物科的丘祥福老师带着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在阶梯教室的大露台上了一堂生动难忘的露天生物课。被我们亲切的称为“老班”的班主任吴启建老师带着我们在化学世界的知识瀚海中遨游,还有和我们年纪相仿的、与我们亦师亦友的英语丘远森老师,鼓励我们写作、把我们带进“新绿”文学社的梁小倩老师,还有让我们紧张学习之余努力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体力充沛的赖明俊老师,还有解题逻辑缜密,循循善导的数学周河龄老师,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物理刘培荣老师,亲如兄长、常常促膝谈心排解心中紧张情绪的曾友诚老师………一位位师长的面容历历在目,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那颗对母校的思念和眷恋之心。
高三那年是最紧张的一年,本来底子比较薄弱的我一度动起了转念文科的念头,是班主任吴老师和那么多老师时刻关注着我、鼓励着我,让我树立起夯实基础,迎头赶上的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一模冲进班级前七、年段前三十的成绩,最后,高考也考上比较理想的学校。在高考后毕业班会上,大家唱起我们的班歌《明天会更好》,听着恩师们送上的美好祝福,大家不禁热泪盈眶,依依难舍。
如今母校的面貌早已是日新月异,更是桃李满天下,我虽然已经从汀中毕业三十多年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也已步入中年,也在国家基础建设和城市发展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心里一直难忘母校和师长的培育之恩,难忘在母校求学的美好时光。值此母校百廿校庆之际,祝福母校芳华璀璨双甲子,薪火相传再出发!
(作者简介:胡建明,男,1991年7月毕业于长汀一中高中部,1995年6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交通土建专业,现就职于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