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当今教育创新与发展的主题。由于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力所不能及的优势,因此,她那大容量、多信息、高速高效、生动直观、声情并茂乃至可视化,可交互等先进手段,使之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衡量每个学校与教师质量的最具权威的标准之一。她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教育的主流方向。
然而与任何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一样,网络技术在应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同样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在借助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教学实践中,也尝到了许多甜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收获不小;同时也有许多问题,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
一、实践与收获
网络教育促进了教师的创造与发展。在《平面向量》的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向量,它促使教师对《向量》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从向量的发生与发展,向量课程设制的目的与要求,向量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知识结构的归纳与整理,向量章节中数学方法的提升与组合等等,都需要教师去搜集大量的资料,去整理加工,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网络技术的融入,使我们教师能够扮演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和指挥者的角色,促进了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体现了自己个性与价值所在,这比任何其它方式的继续教育来得更实在,更有效。
网络技术的大信息量,可动画、演示直观性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智慧,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真实意义上体现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价值。例如学生在借助向量知识应用于正(余)弦定理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归纳与整理不仅得到了正(余)弦定理的有关内容,同时也顺乎自然地提炼出射影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相关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感,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网络技术的高弹性(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电脑、有网络,在家、在社会都行)也使一些热爱数学的学生更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及协作探究精神。例如我们的学生在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向量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向量知识去解决不等式、方程、函数、解析几何以及生活、物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非常有益的探索,学到了许多方法,丰富了知识结构,突出地反映了学生的个性与价值,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这也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网络技术的检测与评价功能,能及时反馈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及时提炼好的方法,修正不足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加速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思考与对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实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整合首先是常规课本的不适应性,常规课本的知识讲解还有许多地方无法满足学生的自学要求,还需要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重组。例如在“线段的定比分点”这节知识中,由于本节的重点是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难点在于应用过程中定比λ的正负、大小以及起点、终点、分点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新高度法中我们主要设计:如何认识定比及分点的意义:定比分点公式的学习与掌握;中点坐标公式的学习与掌握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而在解法指导上,我们又设计:定比的大小与符号是如何确定的?方程思想在分点公式中是如何应用的?如何判断一个问题中需要应用到定比分点公式等以及引入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总结让学生学有目标,有的放矢地学习,其收效就会更好,再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零向量及单位向量的理解与掌握,我们还宏观世界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把它们的特性反映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对教材重新组合的时候,要使数学知识的表述能引人入胜,让学生学而不厌,能够学得进去,走得出来,这单靠一小部分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全体一线教师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它需要我们认真抓好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开发,以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积极稳妥的求是精神,系统地规划好我们的网络结构。
网络技术的高信息量满足了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干扰因素。主要反映在信息资源的繁杂,良莠不一上,众多的信息资源常常使学生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不知道学什么才好,起到了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搜集的信息资源加以整理,去批判、去扬弃、精心选取资料,进行优化设计。创建真正优化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以科学合理、生动优质的版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去获取最丰富的学科知识,去掌握和应用知识,让学生学得舒畅、顺心、从而真正热爱本学科的学习。
目前,网络技术的检测评价手段仅停留在选择题方面才能体现它的优势,对于数学的解答题与证明题,特别是方法不一的多解题,网络技术就无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这就促使我们思考,能否借助电子公告板,开辟学习讨论区等方式,让学生以协作小组的形式去进行解题、证题的探索与评价,让学生自主评价自己,自己给自己打分,让学生把解题、证题过程中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或是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疑难之处,展示在电子公告板上,让全体师生一起去评价,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这样就能把网络技术中的劣势不足之处转变为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教育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主动地投身到这一改革浪潮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落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在世界教育的最前头,给我们的教育一张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1、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法》
2、桑新民 《超越自我,创造未来——中小学IT教师的时代使命》
(2003年3月入选福建省教育学会数学教学委员会编印的《福建省现代教育与中学教学改革课例展评交流论文集》)
(黄良铣)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