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创建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学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4-09-14  点击:5212 

长汀一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小组

 

   “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这是教育变革的起步,更重要的是研究因此必然发生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变化,这才是反映教育变革的更本质、更深刻的变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迎接下一世纪挑战最重要的工作”。我校工作小组以此为指导思想,在省电教馆、市教仪站的直接关心下,以所承担的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为深入研究的载体,积极创建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并发挥实验学校在本区示范及辐射作用。现将1999年以来我校的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集中财力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虽位于福建的西大门长汀,与江西瑞金毗邻,居于闽西经济不发达地区,但我校有不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研兴教”、“教研兴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学校领导的共识。学校领导深知此项工作的时代性和普遍性,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狠抓硬件和软件建设,1999年以来在此方面共投资65万多元,新建了多功能电化教室,扩充了功能较齐全的电子备课室,更换了各处室、教研组的电脑,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成功地将原有校园Novell区域网改造成Windows-NT网,购进了一些教学软件,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库。

    在硬件建设方面,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的实际,我们不追求高档、一步到位,但追求实效、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方案达标的情况下,重视硬件的性价比和售后服务,如我校计算机机房三间的配置分别由486、586、PⅡ电脑组成,多媒体教室有较简易多媒体教室和标准配备的多功能电化教室,按教学需要,合理调配,完全能满足要求。另外大技术改造方面,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都自己干,把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刀刃上。再者我们充分利用我校设备及优势,发挥我校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的作用,在保证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承接社会计算机培训业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又为我校计算机的滚动发展和维护提供了资金的保障,相信我们的做法对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很有借鉴作用。

    二、健全制度,狠抓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鞭策、鼓励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激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教改,学校于1999年5月分别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研讨会”及“省级重点课题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纪要》和《关于激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教改的有关规定》文件,这两个文件一方面对青年教师晋升中级职称要求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本学科教学做出了硬性规定,另一方面对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教改做出明确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管理和督促,课题研究的管理实行子课题负责制、课题组成员的非常任制和课题研究的月汇报交流制度,课题组成员有光荣感和责任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教研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成为我校许多老师的自觉行动。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拓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空间。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校在认真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同时,努力挖掘潜力,拓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空间,营造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给师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我校农村学生较多,学生普遍见识面不广的特点,利用我校校园有线电视网,对全校学生开设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每周三节的电视课,内容包括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科技博览、科技动态、文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内新闻等内容,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由于节目精心制作,深受学生欢迎。

    2、通过Isdn专线及校园网方便广大教师能在各教研组、电子备课室上网查阅及下载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和进行电子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使用CSC校长办公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学校的教务和图书管理。

    3、对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发放上机证,对他们开放计算机房和电子备课室,培养了一批计算机爱好者,让这些同学学有专长,例如最近举行的全国计算机(信息学)奥赛初赛中我校囊括了龙岩市高中组的第一、二名,现准备参加省组织的复赛。

    4、开辟校园电脑活动中心,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让学生学会上网,在网上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上网做到规范管理。

    四、按研究计划扎扎实实地做好省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的研究。

    本课题分为五个子课题:(1)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应用现代技术情况的调查;(2)教师培训及技术保障研究;(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4)现代技术的管理模式研究;(5)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硬件投资决策。下面就子课题(2)、(3)的研究实践情况做个汇报:

   (一)教师培训及技术保障研究

    1、培训目标:要求40周岁以下的老师(1)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含上网);(2)至少会用一种编著软件制作CAI课件;(3)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本学科教学。

    2、培训策略:(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3)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立足校内培训;(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

    3、具体实施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电子备课组成员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一书,此外,还编印了李克东、师书恩、谢幼如等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计的文章供教师学习。

   (2)利用暑假、寒假分批对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现有136位教师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级B以上的考试。

   (3)开展了两期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共78人。

   (4)对我校中青年数学、物理教师开展了《几何画板》的培训。对电子备课组成员开展Authorwer多媒体编著软件培训。

   (5)学校于1999上半年及1999年底分别举办了校内自制CAI课件评比活动,参评CAI课件共80个,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12月上送了12个课件参加市教委组织的自制CAI课件评比,我校参评课件及获二等奖以上的CAI课件均居全市各中学之首,还有六个CAI课件分获省二、三等奖。

   (6)2000年12月开始分期分批普及性地开展用《方正奥思》软件制作CAI课件培训,培训完后举办校内自制CAI课件评比。

    我校精选专业教师外出进修,然后立足于校内,发挥各教研组电子备课组成员的辐射作用,大面积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较成功做法,我们还应好好总结,继续深入开展,因为它为我校将来广泛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提供了师资、CAI课件及技术保障。1999-2000学年我校有二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有五位教师用自制CAI课件参加省举办的学科教学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以上例举仅是说明我校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在设备的维护及技术升级上,我校立足于校内专业教师,通过上网等手段查找、收集技术资料加以解决,同时还与中国教育电子公司福建分公司、科利华福建分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保证了我校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主要探索的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通过子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来实施。

    本子课题的研究是分学科开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模式”的研究,1999-2000学年课题组成员按构想模式上研究课、观摩课共161节,学校还结合青年教师创优活动评选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质课,课题组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对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实践的探索,在不断积累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课题组成员中已上交阶段总结或论文21篇,我们编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集。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开展对比实验,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认知的规律将提出较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如物理科通过一些章节教学对比实验后,提出了“构建基于CAI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科用自制CAI课件开展了对学生进行重点章节的个别辅导学习实验,也完成了实验报告。

    五、发挥实验学校应有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作为实验学校,又承担了省基础教育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的研究,我们深知自己应承担的示范、推广、辐射作用。我校在此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在本县中小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中起着咨询、指导的作用。(2)1999年以来我校先后五次通过县教务主任会议、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三毕业班教师工作会、县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进行了示范推广,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专题讲座、CAI课件制作与展示、多功能电化教室建设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示范观摩等。(3)先后为省高三语文学科会、市英语学科会、市艺术教育年会、市物理学科会、市物理学会年会开设了多媒体教学观摩课。(4)1999年以来我校就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先后15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前来参观交流,应该说我校已起到了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和在本地区的辐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

    1、制约现代教育技术普遍深入课堂的瓶颈是教学软件不足和购买的软件许多不适用。我校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和学科备课系统,再通过教师自制课件、网上下载软件等措施也远满足不了教学要求。教师自制一个课件所需时间、精力较多,难以长期坚持,因此我们企盼各学科有较完善的素材库供教师备课选用,以减轻教师在电子备课中的负担。

    2、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教学改革及发展的“制高点”认识不足,存在着怕麻烦的思想,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依然还根深蒂固。

    3、在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自主、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陈至立部长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给我们实验学校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不断努力,大胆实践,把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2000年11月15日

 

(本文在2000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交流会上交流,作者:李伟业校长)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