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 长汀一中《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课题组成立于1998年10月,该课题于1999年3月被省教委批准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课题。申报时课题的项目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山区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后在1999年4月召开的省级重点课题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本课题的开题论证讨论,为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我校课题组接受了省基础教育教改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的建议,将课题名称更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对策及实践”,同时调整子课题内容为:1、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2、教师培训及技术保障研究;3、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4、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5、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投资决策。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第2、3子课题。 本课题实验研究历时三年,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主要是开展第1、2、4子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及硬件建设,其目的是为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提供教学环境、师资、技术的保障。第二阶段是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主要是开展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并适当向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研究进行延伸。2001年8月—2001年12月是实验的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结题、推广和该领域新课题的申报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实验报告集、课件集、优质课录像等。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以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为前提,以改善硬件、丰富教学资源库、创设信息化教育环境为主线,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重点,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建了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特色的“硬件实用、软件活用、教师会用”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10月由教育部审定通过)。我们以该课题结题为新的起点,又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2002年2月该课题已通过中央电教馆的立项审查,现已开题研究。此外我们通过在我校召开的省语文学科会、市学科年会、市信息技术研讨会、县中小学有关教研活动的机会,做了成果展示和推广工作。 本课题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的面较广,在长达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实验中,该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究其原因是:(一)学校领导重视,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措施、管理到位;(二)课题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共同奋斗;(三)得益于省普教室、省电教馆、市教委、市普教室、市教仪站、市教育学会、县教育局、各有关中学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关心。下面就课题研究的实施、成效、体会加以总结。 一、开展调查研究,寻求发展对策 2000年1月15日前完成了对长汀、武平共31所中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本县部分中学的实地调查。当时的调查情况表明,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学校领导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淡薄;(二)学校无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或仅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也不配套;(三)学校没有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员或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素质偏低;(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十分薄弱;(五)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这些情况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极不适应。为此我们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对策为:(一)更新领导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二)加强体制改革,提高队伍素质;(三)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发展;(四)选准课题研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高效运行。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负重拼搏,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事业的跨跃式发展。 二、大面积开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学习、实践的领域,更是创新的领域。陈至立同志曾说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 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硬件建设不如发达地区,更是需要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冲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我校正是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入手,发挥人的因素,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这不仅是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制定了《长汀一中教师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规划》,并加以落实。其规划内容为: 1、培训目标:(1)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含上网);(2)至少会用一种编著软件制作CAI课件;(3)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本学科教学。 2、培训策略:(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3)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立足校内培训;(4)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践。 3、具体实施 (1)理论学习:认真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一书。此外,还编印了李克东、何克抗、师书恩、谢幼如等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文章供教师学习。 (2)普及性培训 利用暑假、寒假分批对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Excel、PowerPoint,数据库Foxpro,电子邮件E—mail,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浏览器等。到目前为止我校有172位教师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级以上的等级考试。 (3)专项培训 对我校中青年数学、物理教师开展了《几何画板》的培训。对电子备课组成员开展Authorwar多媒体编著软件培训。 分期分批开展用《方正奥思》、Flash等软件制作CAI课件和网页培训。 (4)开展教师自制CAI课件比赛 学校于1999—2001年每学期均举行一次校内课件制作比赛,共收到教师参赛课件217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送课件参加省、市、县CAI课件评比,荣获省、市奖励的CAI课件共有33个,获省教学设计(含课件)优秀奖三件。 我校在精选专业教师外出进修的同时,立足于校内,发挥各教研组电子备课组成员的辐射作用,大面积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种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对此我们曾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作了总结。1999—2000学年我校有两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10月以来,学校有二十一人次用自制CAI课件参加省、市举办的学科教学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以上事例说明,我校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研究 在开展此项研究之初,我们走了一些弯路,遇到了瓶颈——教学软件的不足,我们在着力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同时,经学习——实践——反思,校正了实践研究的方向,即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开展以下两个问题的实践与研究:第一,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技术,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结合之路,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研究;第二,以新的教育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多种媒体和技术集成在一起,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多媒体计算机与其它教学媒体有机组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在继承优良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 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呢? 1、把握现代教育媒体使用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策略是: (1)提供感性材料,激活课堂气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3)确立教学目标,显现思维过程。 (4)提供直观示范,指导学生操作。 (5)及时反馈信息,强化教学效果。 2、通过以下四个主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1)重视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品格,鼓励和倡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大量的教学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的交互性学习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 (3)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诸因素综合协调,明确各种媒体的作用,把握多媒体组合应用的基本原则,开展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4)结合学科特点,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之路,即在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方面的教学时,必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对于富有品德、人格、情感的教学内容,应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情感艺术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把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3、构建多媒体环境教学模式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积极的传统手段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学手段。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教学的观点、方法,配合多媒体技术、CAI应用将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凸现多媒体环境“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将传统的、优良的“目标导学”、“情景教学”和物理、化学学科的“导控探索”等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改良、优化,建立了新的“目标导学”、“情景教学”、“基于CAI的新型教学模式”、“导控探索”等教学模式,由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十一位教师开展了二年的对比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成效。新的“目标导学”、“情景教学”、“导控探索”教学模式用框图表示如下:“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框图
“情景教学”模式框图
“导控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框图
(钟超 王林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