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超前教育的尝试与体会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4-09-14  点击:5134 
    我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四年历史的山区中学,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我们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为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步伐,进一步实施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从93年开始进行超前教育(少年生培养)的尝试。六年来坚持不懈的求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有一些体会和思考。下面简述二个问题:

    一、我校超前教育的概况:

  1、94-97年我校少年生录取情况:

年份

姓  名

性别

报考时所在年级

录 取

学 校

城市或农

村籍学生

备  注

94年

林  峰

高二

上海交大

农村

 

94年

涂宝招

高一

吉林大学

农村

 

95年

潘  琦

高一

上海交大

城镇

 

96年

钟  伟

高二

上海交大

城镇

 

96年

黎元庆

高一

吉林大学

农村

 

96年

廖洪銮

高二

中国科大

农村

 

96年

蔡梅高

高二

东海大学

农村

 

97年

胡文庆

高二

东南大学

农村

 

97年

涂宝华

高二

上海交大

农村

 

97年

陈文栋

高二

吉林大学

农村

初二直升高中

97年

杨永炜

高二

东南大学

农村

初二直升高中

  2、超前生的选拔:

 (1)在高一或高二年级,符合少年生年龄条件的同学自愿报名,

由老师推荐表现好,学习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5-10人,作为超前生。

 (2)从初中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个别符合条件的学生直升高中学习,作为高中超前生生源。

  3、超前教学组织方式:

  高一上期,超前生仍在原班级参加正常学习,指导老师利用节假日及晚上时间进行超前教学。教学上以老师指导自学为主,采用单元教学法,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老师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自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简要进行指导。

  高一下学期,进行分流,一部分学习上拔尖的学生提前进入高三跟班学习;另一部分学习上还有一定差距的留在原班级继续学习,高二上期再插高三学习。插入高三后,实行原年级任课教师和高三任课教师双重责任制,即高三老师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原年级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课外辅导及补缺补漏工作。思想工作则由新班级与原班级班主任共同负责。

  对初中起步的超前生,在初一年级就进行超前教学,要求在初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完初中全部课程,经推荐和严格考试,选拔少数同学直升高一。

    二、实施超前教育的几点体会。

  1、六年来超前教育的实践证明了它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超前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规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较高层次、较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对某些学生智力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是防止智力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2、应特别注重超前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要多方面地进行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决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身心健康,防止畸形发展。要严格要求,组织他们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不能让他们成为特殊的人。我校没有采用超前生单独编班学习的原因,正是为了给超前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群体的氛围,防止他们“脱群”,有利于超前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帮助他们协调人际关系。即要培养学生的面向未来的创造能力,也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能力。老师们以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人师的品格,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品质,这是超前生终生受益的。正是由于我们在超前教育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已考上大学的11位少年生在大学中都能健康成长。

  3、在超前教学中,不能忽视情绪智商(EQ)的开发(通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属于EQ范畴),防止把超前生“神童化”。在提高学生智商(IQ)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商(EQ)的素质。美国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戈尔曼认为,智商(IQ)可以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的作用仅占20%,而情绪智商(EQ)占80%,笔者认为,这是符合事实的。从人文角度看,情绪智商,是一种性格的素质,是做人的涵养和道理,它对每个人的成才有重要直接的影响。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的教育中,除了开发智力外,同时也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4、要处理好超前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处理好超前教育与面向全体的关系。在同一年级进行超前教学,会与常规教学产生不少矛盾,如教学上的矛盾,时间的矛盾,课内与课外的矛盾等等,需要学校统一协调,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题,不能因抓了超前教育而削弱了面向全体,也不能因强调面向全体面忽视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应两者同时抓。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兼顾这两个方面,可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教学,将上述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5、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寻找适合超前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超前生年龄小、智力好、个性较强,人数不多,在教学上多采用指导学生自主自学、单元教学,讨论式等教法。与常规班教学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应视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加强针对性以求取得最高的效益。超前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可以嫁接到常规班级教学中,对整体教学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6、超前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仅仅考上几个少年生,更重要的在于它在全体学生中产生的“成功效应”。超前生刻苦学习,敢于拼搏的精神,无疑对全体学生起着楷模和激励作用,是强大的动力,增强了广大学生学习上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对培养良好的学风是很好的一种载体。我校分别在94年、96年高考中夺得福建省理工类第二名的赖观丕、赖瑾同学,均是参加过超前培训的。这说明超前教育是培养拔尖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7、我校六年来超前教育的实践,说明只要教学组织得当,少部分同学利用4-5年时间学习完中学六年的课程是可能的。试想,大学里实行的学分制,在中学对某些学生是否也可采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探讨和试验的课题。我国人口众多,人才及智力资源丰富,如能科学合理地开发,不致于造成人才和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应该说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另外,从上表中可知,录取的少年生来自农村的9位,占总数的82%,这说明人才分布有按人品分布的规律。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要忽视了人口分布较多的农村。这些地方教育条件较差,但不少学生智力好,只要善于发现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我校的超前教育毕竟处于起始阶段,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林诚荣)

(1998年超常儿童研究20周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