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班主任应关注的高中生的几种心理现象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9-03-31  点击:1443 

班主任应关注的高中生的几种心理现象

长汀一中  王成标

 

现在许多班主任感叹:高中生不好管,明明是正确的决策,为什么他们就反对呢?为什么他们老喊“郁闷”;为什么优秀生亦有这么多的困惑;为什么他们这些烦恼,我跟他交流后,没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现在的许多班主任会这样感叹,这是因为我们的管理理念有些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尤其是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我以为非得关注高中生的几种心理现象不可。

第一,高中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表现出逆反心理,据上海科教所调查这种逆反心理在高中生中高达76%。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他们反对成人把他们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评态度。于是他们怨烦老师家长的唠叨,一句正确的话,即使是真理,你讲两遍以上,他们就讨厌,出现逆反。

如果作为班主任的你,未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的班规,在他的心中那就是紧箍咒;你的教育,那就呕哑嘲咂;你的话语,就是他的耳边风。

作为班主任,应认识到这是高中生的一种正常的现象,不与他们过不去,否则他将与你顽抗到底。应平和地全心全意地与学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时的逆反心理将消失,你的工作将顺风顺水。如果,你能科学地给他们以民主自由,那么你的班级管理将垂拱而治。

因此,我认为,作为高中班主任应充分注意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现象,引导学生自觉去守纪,(而不是像初中那样,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做),那么学生就非常乐意被你牵着鼻子走。

第二,高中生的强迫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优秀学生明知有些想法是不对的或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烦恼又无法摆脱。有些同学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家长会出事之类,无法排遣。还有的同学在学习中老听到外界的声,像同桌的咳嗽,或感觉同学的某一习惯动作老是影响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如果以为是学生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或自寻烦恼,于是用一些宽慰的话,引导他集中注意力,事后你会发现效果甚微。

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高中生的强迫心理。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优秀生的身上。这是因为优秀生往往追求完美,不容对自己有半点的影响,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于是产生烦恼。他们很想消除这种情况,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想消除,就越严重。于是他们求助班主任,班主任也力图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情况,结果越是想消除,这种情况就越得到强化。这就是强迫心理。如果不以心理之药对付,是无法消除的。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采用“顺其自主法”,首先,我们应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紧张。其次,我们应告诉他不要刻意消除,这是消除不了,应顺其自然;第三、我们不可能消除它,但我们可以让它减弱,出现这种现象时,提醒自己,打住!做自己该做的事等等。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慢慢可以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时间的长短各人情况,也不一样。

这种现象,我们按常规的方法是无法消除的,作为班主任就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真的好处多多。

第三,高中生的学习焦虑心理。

这种心理,是重点中学的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同学,能够自我调整,大多学生不知如何自我调整,如果每一位同学都到心理咨询去,那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心理咨询老师有限,心理咨询老师的时间有限,学生的时间也很紧迫,所以,班主任如果懂得高中生的这种心理现象,时而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开导,那就是班级心理辅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高中生的学习焦虑常常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一是面对眼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紧张不安、慌乱惧怕的心理;二是面对设置的学习目标,对能否达到目标没有把握,进而视目标为一种威胁而产生的害怕心理,这往往反映在考试焦虑;三是面对不理想的学习成绩和对自己的过分指责而产生的失败感、内疚感以至负罪感。

形成焦虑的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二是个人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学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同学竞争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教师的压力、社会压力;个人因素主要来自:个人目标要求过高、自我观念差。

我发现在班主任工作中,很少班主任有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针对学生的焦虑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1、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心理。通过班主任提供心理自测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了解自己的进取心,考试焦虑的程度,意志状况。了解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等等。

2、联系科任教师经常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合理安排作业、测试、考试的时间、内容,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分层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

3、“心病还要心药治”,班主任应钻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原理》、《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辩证施治。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心理小报、黑板报等方式,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自我调节。

4、指导学生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方是文武之道。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焦虑情绪中解放出来,摆脱烦恼,超越自我。

班主任应关注的高中生的心理现象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一一赘述,特根据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和心理辅导中遇到的现象,将其中至关重要而且容易被人忽略三种心理现象与各位同仁分享,企望能够抛砖引玉。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