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浅谈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9-03-31  点击:4658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浅谈

长汀一中  罗志强

 

近几年来,我每届所带班级中都有多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的影响到我的班级管理以及学生日常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深深感到教育的无奈,感到家庭对一个孩子所带来的伤害有多深,家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我较关注有关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问题。

当前,传统的家庭观念正悄然变化着,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帮助,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书育人的教师,我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父母的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者某一方而言,这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却可能是个灾难。温馨的家轰然塌崩,孩子应当得到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也随之烟消云散,这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精神创伤。单亲家庭子女大都有被人遗弃的感觉,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调查统计,其中,48%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25%的孩子感情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

单亲家庭孩子自卑的程度不同,可分成三种情况:

1)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干脆不与人交谈或少与人接触,显得孤单。

小鹃原是个性格开朗、成绩优秀的学生,高二那年父亲有了外遇,父母双方签了离婚书,自那以后小鹃愤怒、羞愧,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上课萎靡不振,听课精神不集中。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她变的郁郁寡欢,极少与人接触,显得孤单。

2)与人交谈中高声压制人不容别人反驳,显得自傲。

3)拼命与人接触,承认事实,而后在心理上自虐。

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虽然个别单亲家庭子女非常早熟、懂事,学习特别刻苦认真,但在不正常的心理压力下,他们的进步常常是微小的,更难以做到全面发展。

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有的孩子谁也不信了,甚至也不自信;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孤雁一只;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陷入流氓集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

老师的态度

1、以情感人,使单亲孩子向老师敞开心扉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有什么问题都不愿让周围的人知道,尤其是在家庭问题上,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他们,他们不愿意轻易把自己家庭的问题告诉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般不会刨根问底,而是若无其事地在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经常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生活中原本缺少的亲情。我体会到,要了解学生,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和他们打成一片,一起谈心,一起打球,一起下棋,一起学习……在一件件的日常小事中,让学生感到与老师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敢于倾诉,视老师为知己。我告诉他们,你是老师优秀的学生,老师喜欢你。一路上有老师为你喝彩,为你加油,你一定会成功的。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让学生能方便地向老师诉说,也使老师有机会及时解决问题。我的做法通常是:一、利用上班会课时间要求学生写日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拘一格,只要是真心话,皆可入文;二、少开大而空的集会,多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谈学习,谈生活,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在学生的日记本上,他们敢于写下秘密;在与老师单独交流时,容易产生信任感,从而敢讲真话。从这两个渠道,我得到了许多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他们愿意跟老师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一向老师诉说,使我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单亲孩子的许多问题。

2、摆正态度,对单亲孩子不厌恶,也不过分同情。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其特殊的经历,身上往往会带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大多不理想,而且教育起来难度较大,反复性也较强,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于是,有的教师在多次教育不见效果的情况下,恨铁不成钢,失去了耐心,甚至渐生厌恶情绪,说出诸如“你那么不争气,难怪你妈不要你!”“本来别人就看不起你,你还不给自己争口气!”之类的话,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不仅使师生间产生隔阂,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更使老师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反之,如果老师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注,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唤起他们的勇气,使他们重获信心。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白,单亲家庭孩子心灵受到过伤害,比其他学生更敏感、更脆弱,教师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取得进步,切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在没有在预想效果时迁怒学生、厌恶学生。

同时,单亲家庭学生的遭遇往往易使人产生同情怜爱之心,同情这些学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教师过多地表露这种感情,导致单亲家庭孩子更多注意自己的不幸,整日陷入自我怜悯之中,产生一种“我是弱者,我很可怜,要别人同情”的心理则是有害的。作为教师,我们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的目的是使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变故,坚强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不幸,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做生活的强者,而不是自怨自怜,无法自拔,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在与单亲家庭孩子接触时,应当适度隐藏自己的怜悯之情,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尽量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正视困难,积极进取,健康成长,成为生活的强者。

3、以理服人,让单亲父母更关注子女的成长

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德育工作“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班主任,我与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方式。对待单亲家庭,我一般采取家访形式,这样更便于我与家长坦诚地交流关于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而且只有进行单独交流时,单亲家长才会不回避与孩子有关的家庭问题,利于我们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更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时,我发现由于家庭问题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作为班主任我就马上尽其所能进行调解。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由于孩子的成长始终是家长们情感天平上最大的砝码,所以此时班主任的话便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此时如果班主任不注意身份,对家长劈头盖脸一顿金刚怒目式的说教,效果也只会适得其反。而从学生的角度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能会有明显的效果。我班学生李明自从父母离异后,不再和其他同学一块儿玩,总是独自一人,平常活泼多言的他从此沉默了许多。发现上述情况,我经常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我告诉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大胆地交朋友,参加集体的各类活动,大胆地与同伴、朋友交心;要求孩子周围的同学、亲友多与孩子交往,或为他们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方便。

4 以集体的力量感染单亲孩子,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性格孤僻,在集体中也少有自己的朋友,而许多单亲家长也往往因其受伤的经历,表现出情感的不外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单亲孩子就更不易感受到亲情和爱,很多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就表现出极端的自私性格,不会关心、照顾别人,难与人相处,就难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蒙上一层阴影,甚至也将给社会发展埋下不安定因素。关心、鼓励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光靠老师一人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顾此失彼。

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摆正单亲孩子在集体中的位置。我们教师往往出于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关爱,往往在很多方面给予照顾,怕他们受到伤害,担心他们受到歧视,用自己的爱将他们层层保护起来,当他们与同学有矛盾时,极力批评其他同学;参加集体活动时,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评选各类荣誉时,也给予他们特别照顾……久而久之,同学们用不同的目光看待他们,难以与他们正常交往,渐渐地,他们在班里就不自觉地被孤立起来,这是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

离异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的确有其特殊性。我以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要求。在此,我强烈呼吁:让家庭、学校、社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吧!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