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关爱“留守学生”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9-03-31  点击:3772 

关爱“留守学生”

长汀一中  张群华

 

要:留守学生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留守学生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难点,笔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留守学生;德育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一般具有比同龄人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因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而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学业不佳是次品,身体不佳是废品,品德不佳是危险品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显得至关重要。班主任身处学校教育的第一线对此责无旁贷,应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留守学生的校内外学习缺少家长监督,缺少学习动力;他们自控能力弱,课外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辅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2大多数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心理承受力差。由于常年与父母分离,许多学生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由于亲情的缺乏,留守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缺少爱心和与人交流的主动性。

3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里过分溺爱,染上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零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里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麻烦。

4周末最易让留守学生染上不良习气。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还好说,但是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到鞭长莫及。他们经常泡网吧、玩游戏、早恋,等等。这一切都需要花钱,当家长给的钱用光了,就到学校里去偷,盗别人的钱或物,弄得其他学生不得安宁。

二、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健康成长

留守学生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留守学生的学生档案,通过认真摸底调查,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法登记清楚。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加强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留守学生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结对子”,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留守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爱心是成功德育的动力源。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作为班主任切忌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爱就在生活中,就在不经意中,这种不刻意营构的爱,能够走进留守学生干涸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伟大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拥有最深厚的爱生之心,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每一位留守学生,让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爱使留守学生体会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班主任无私爱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更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第三,用友情弥补亲情

留守学生所处的班级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留守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嗜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消除他们的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地生活、安定地学习。

第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留守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第五,寻求需求点。

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学生心灵上的关节点。留守学生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等。班主任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在班级集体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第六,辅以严格要求

留守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要抓住契机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全面了解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异常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扶助这部分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