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长汀一中2015届高一家 长 学 校 学 习 材 料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12-12-13  点击:884 

长汀一中2015届高一

家 长 学 校 学 习 材 料

年段教育管理的五种理念

1、“成人比成功重要” 。

2、“成长比成绩重要” 。

3、“经历比名次重要”。

4、“激励比指责重要”。

5、“付出比索取重要”。

年段要求:

1、三个认清:高考形势、肩负使命、自身实力

2、讲求三心:信心、恒心、细心

3、倡导三学:勤学——夯实基础

             巧学——提高效率

             乐学——增强动力

4、开展三不比三比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

 

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高一家长的四大经典行为准则-----

1、重视孩子的“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孩子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其有规律地学习。如和朋友谈心、看电视、打牌等都要注意场合,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还有孩子喜欢读的书,看的电视或其他爱好,我们父母可尽力参与,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3、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作为家长要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无愧于心”“不求办什么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确实,平日里,我们大人忙工作,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忙学习,很少有和孩子恳切谈心的时间,甚至一天中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好时光也被我们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家庭法庭”。孩子还没坐下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第几名等问题。我们有时候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想让孩子成人成才成功,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去鼓励孩子,不然只能给家长带来一大堆困难、烦恼和焦虑,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经常和学校联系,经常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减少单一学习的枯燥性,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鼓励孩子适当地户外运动,保证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这样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但不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父母对自己额外的特殊照顾,以免增加无形的压力。给孩子多吃些蛋、奶、瘦肉、豆类、水果,保证学习时的能量。有些学生养成了夜里学习的习惯,打乱了正常的睡眠和休息,家长要提醒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家庭环境要和谐。家长不要频繁询问孩子的学习和测验情况,也不要每天唠叨如何学习,如何抓紧时间等等。这个期间的家长主要任务应淡化考试气氛,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宽松平和的家庭气氛。

总之,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在紧张学习回家后有一个放松心情的空间,家长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需要站到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相信在您的努力下,孩子一定会取得满意成绩。

侵袭孩子的五种家庭精神垃圾

一些父母将居室布置得漂亮干净,可却忽略了小家庭的精神环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 粗俗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

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 暴躁的脾气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性格乖僻,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被父母的大发雷霆吓得胆战心惊。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对长期生活、成长在自己身边的子女,影响甚深。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3. 夫妻关系不融洽

如果夫妻间感情不融洽,关系紧张,势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会受到压制,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心受到摧残。

4. 不良习惯

不可将坏习惯看成是小事,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到身上。有位小学教师发现一个有趣又发人深思的现象:班级里那些个人卫生差的学生,其家庭卫生往往也较差。可以说,孩子的不良习惯主要来自家庭。

5. 不良嗜好

根据对少年吸烟者的调查,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吸烟者比父母不吸烟者多35;“酒鬼”的子女一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的危害更甚,孩子不仅容易从父母那里学会赌博,而且在一个彻夜打牌或打麻将的家庭里,孩子也不可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生活在赌徒的身边,学习、品德大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另外,还有的父母喜欢吹牛、撒谎、自私、好占小便宜等,这些都躲不过孩子的眼睛和耳朵。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

 

 

 

 

 


与子女交流的十个锦囊

1.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

3.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

4.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

5.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

6.珍惜每一个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

7.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

8.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第一 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 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 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 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 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 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好的家庭教育

浓缩为六句话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家长教育孩子八项注意

学生学习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中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高中阶段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如临大敌。进入高中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二忌唠叨不休。不要整天把考试成绩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四忌期望过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考试目标的指导者。

五忌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不要不惜血本请名师做家教、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2.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 1996年以630分的“托福”成绩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的原哈尔滨三中学生陈磊的父母在谈到对孩子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时深有感触——“见过陈磊的人都说她气质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

 3.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 “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

 4.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明者也”。“必待学而知之”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

 

家庭礼仪教育点滴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