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三家长
(2013届高三上期家长会书面发言稿)
同志们:
转眼间,我们已是高三家长了,毕业班的家长怎么当?我们如何来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今天的家长会我讲四个关键词:学习、沟通、鼓励、榜样。
学习
我读过一本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讲我们做父母的学习的重要性。这里的学习不是要我们学习课本上的文化知识,我觉得我们家长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是知子、识子,对孩子的了解越全面,越能使你的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认识得越细致越深刻,你的教育方法就会越得体,孩子就越信任你,越愿意向你坦露心扉。要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细心收录孩子的生活资料。从多方面获得孩子的资料可以避免对孩子认识的主观与偏见,有助于发现被自己忽视的问题。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母子父子关系,是天下的至亲关系。当今社会我们家长大可不必以长者自居,如是,孩子会很容易对你关闭心灵之门。饭后茶余,谈谈心,聊聊天,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你还了解了你孩子的脾气、性格、兴趣与爱好。3)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早晨迟到,拿凳子打人)2、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身边有很多是好父母,但不一定是好家长。(好孩子让家长给惯坏了,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还住在校外,在干什么呢?把自己吃饭的钱用来打牌赌博)孩子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做家长的都要经过思考,然后决定是YES,还是NO。
沟通
各位家长,能不能告诉我:现在你和你的孩子交流顺畅吗?研究表明:两代人之间交流顺畅的比例不会超过30%。有9成的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大人说。这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沟通是理解的前提。沟通不是简单的做饭给孩子吃,也不仅仅是给孩子零花钱。沟通是一种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是彼此情感的水乳交融。和孩子的沟通是否成功与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没有关系。但和父母的用心程度与沟通艺术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的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呢?原因如下:1、要求多,体谅少。说话老气横秋,高高在上。(想让孩子补回自己当年读书的遗憾)建议家长们,放下长辈的尊严,从了解孩子入手,真正了解了,才能达成相互的谅解,在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也许会收到家长舒心孩子满意的效果。2、责备多、耐心少。3、唠叨多,倾听少。我们作为家长要思考的是:我们给了多少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的心里话为什么不能向自己最亲的亲人诉说?因此,我们作为家长,控制住自己的唠叨,把说变为听:听到孩子学习进步了,听到孩子为集体出力了,听到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了,听到孩子对社会阴暗面的反映,听到孩子违反学校纪律,听到孩子被同学欺负了,听到孩子对某位老师的不满,听到孩子说自己偷抽了烟,听到孩子说自己上网吧了。只要孩子把自己的所想、所说、所做告诉了你,无论令你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多么骄傲,也无论让你多么生气,多么难堪,多么觉得没面子,家长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三思而后行。做到既不喜形于色,又不暴跳如雷,冷静地倾听,平等充分地讨论,细致地分析原因、结果、利与害,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办法和制定新的行为目标,让孩子在平等、冷静地对话中体会亲情,感受关爱,自我反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下定纠正错误、痛改前非的决心,因为内疚感是纠正错误的最好动力。所以,我能不能这样说:高明的家长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4、放任多,指导少。(离异家庭问题)人们对美好和谐的婚姻与幸福的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发现离异家庭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仅仅限于生活上的、感情上的或物质上的,而主要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我的思考是:夫妻间矛盾在所难免,夫妻分手无可非议,但如果是正值青春期孩子的夫妻,一定提醒自己,你们这是的家庭角色不仅仅是夫妻,还是父母,无论如何要给孩子一个平等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心理感受的机会,让孩子把心理话说出来。因为出问题的毕竟是父母,不是孩子,让孩子为大人的错误去承受压力与痛苦是极不公平的。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激励
听说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曾经有家长问我:你们在管孩子方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回答:最好的办法是少管或不管孩子;最深刻的体会是家长要夸孩子。
家长如果对孩子管得太严,使孩子感到在家里没有平等地位,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会拒绝家长的要求来报复家长;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就可能走上极端。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关键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去管孩子,不在于对孩子管多了,还是管少了;而要看管的方法是不是科学,即管什么和如何管。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当一个人受到周围的人共同赏识时,她就会觉得自己“真行”,往往会有超长的发挥。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表述自信心的作用,他说:“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的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奖孩子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有夸奖才能有自信,有自信才能有进步,有进步才能出成就。
赏识是夸的源泉。如何赏识孩子呢?家长可以检查一下,遇到下列情况,你是否夸孩子了。
1、发现了孩子思想品德上的优点。
2、发现孩子有了与众不同的特长。
3、发现了孩子学习上取得了进步。
4、发现孩子自理能力有了提高。
5、发现孩子做了好事。
6、发现孩子在不断改正错误。
7、发现孩子在努力克服困难。
8、发现孩子持之以恒地做完了一件事。
如何夸孩子?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经常、要及时、要适当
三不要:一是不要忽视对孩子点滴进步的夸奖
二是不要小看对孩子所做小事的夸奖
三是不要忘记对孩子改正错误的夸奖
夸不等于溺爱。
夸绝不是溺爱,决不能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甚至帮助隐瞒庇护,更有甚者当优点来欣赏。以下情况值得注意:
1、当发现孩子有骄傲自满的苗头时
2、当发现孩子有夸大成绩的问题时
3、当发现孩子与同学老师有矛盾时
榜样
曾经有人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首先是影响,因此称为“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质,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父母的榜样往往在不经意间。当你带着孩子一起闯过红灯时,可能交警没看见,但你的孩子看见了;当你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时,可能没有人干涉你,但你的孩子看见了;当你在送孩子的路上,在孩子的宿舍随便乱扔杂物时,你的孩子看见了;当你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际口无遮拦“无话不谈”时,你的孩子听见了;当你在麻将桌边挑灯夜战时,你的孩子听到了,看到了,学会了。他会赌博,你不要惊讶,是你教会了他。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近距离、最直接的榜样就是我们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你的影响;同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一定有你的影子。
单纯说孩子身上有家长的影子,还不完整,不全面,还应该补充一点:在孩子身上能找到家长教育的痕迹。好孩子让家长教坏了。孩子本无好差之分,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力,至于向那个方向推,就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教育观念和方法。有一则公益广告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花钱为孩子选择学校,选择老师,而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我要说,在座的父母们,你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当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