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长汀一中 李晓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和“望子成龙”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商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以致出现了众多的问题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走进学生心灵,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系的氛围中键康成长。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育为发展方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的放在首要位置,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对象,要改变简单粗暴的工作作法,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与学生心灵沟通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面貌。学生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意见,力求使问题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二、关爱学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的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有私心、偏心,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管是行为差还是学习差,都是由过去特殊的环境造成的,并不是智力能力上的差异,只要我们不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不嫌弃他们,他们是能够提高自己、迎送赶上。因此,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做他们倾诉和交谈的朋友,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用爱心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学校是培养社会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学会做人”应该成为我们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
高二文理分班后,我班有一男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许多毛病,迟到是家常便饭,作业不按时完成,有时为了应付就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闲话,甚至还经常与人打骂,了解情况后,请来家长,把他的种种不良行为告之并说出后果,请家长自省,一向袒护孩子的家长在事实面前表示,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和老师配合,现在该同学已基本改正了这些不良行为。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用爱心、真心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当好一名班主任,无论在为人与工作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作为班主任,在生活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五、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要使学生消除对立状态,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问题的把握和在适当的时候所用的教育方法、技巧。如果老师处理问题时巧妙地选取切入口,施以最佳的教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入口是处理问题的突口,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艺术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教师宜用“温和式”方法;有的学生依赖性强,有惰性心理,教师宜用“触动式”方法;有的学生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宜用“商讨式”;有的学生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宜用“提醒式”。另外,处理问题要注意时间、场合,要以平等的态度,以关心爱护的口气,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对老师的处理方式心悦诚服。
总之,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各种育人措施,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