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马晓蓉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2-22  点击:1422 

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学生的教育中

长汀一中  马晓蓉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暗示”的方法和理论归入到催眠术或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敏感的教育方法,它在学生的智力开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暗示”是一种复杂的伟大的暗示,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起来的教育的一部分。老师不断地发现孩子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你这学生太不一般了,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学生,精力多好,干什么事都很认真,”……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学生都有的表现,都被为师者本能地描述成孩子不凡的禀赋。这种暗示由于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所以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学生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的。

当然,对于学生不道德的行为,为师者也会大发雷霆之怒,会结结实实地把犯错的学生痛斥一顿,但对于那些接受过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的积极的暗示的学生对这种痛斥不但一点不伤自信心,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责感。

相反,对孩子消极而有害的暗示,如“这样容易的题也不会做,天生就笨,”“你怎么老不如他”,“唉,你做事怎么就总是粗心大意”,……听听,世界上没有任何话比这更让孩子伤心的了。(连命运都给学生断定了)可想而知,这类学生有的过早地失去了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信心,有的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能体会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尽管它曾遭否定。

——积极的暗示带来积极的效果。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于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证实。他把一群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B组则相反,老师收到这种信号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成绩和各项考评优于B组。

一般的暗示和包括了丰富、真挚的爱和情感的暗示,其作用也不一样,这也是教育与其它领域的区别。比如,一个经常受到夸奖的学生,他可能因为这种夸奖太频繁而产生反感。特别是当这些夸奖有些不实之处时,有的孩子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使他不希望得到这种夸奖。相反,包含着爱的积极的暗示,它总是显得真实可信,并且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这种暗示作用深入而持久。

另一项来自马丁教授的调查也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青少年或童年时受到过积极的暗示。

那么如何在孩子的教育中进行积极的暗示呢?

一、这种暗示总是与真挚的爱的情感相联系。

二、这种暗示并不夸张,夸耀和人为地对缺点的掩饰。

三、这种暗示总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

——让学生学会自我暗示。

马可·奥略留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对于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孩子一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他就真的记不住。同样,如果一个人成天担心自己不如别人,他也一定会不及别人。使一个学生每天自责说“我恨自己!”,“为什么我老出错”,结果他几乎无法做任何一件事,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曾有一学生对我说“是不是我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原来,他读过一本书,书中谈及些观点,他便以为自己各种身体方面的异样感觉与“神经衰弱”有关系。为排除他内心自我暗示带来的障碍,我通过交谈的方法。过程中我送给他两句“幸运语”,也就是“我的身体和头脑真是太棒了!”“今天,我要快乐地完成每一件事。”并要求他每天对自己说一遍。刚开始,他很不习惯,我便有意地提醒他大声地告诉我。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表现越来越自信了。

暗示,特别是积极有益的暗示就像点燃学生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将平淡的生活照亮,将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它让学生们看见未来的曙光。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