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视 中 等 生 的 发 展
长汀一中 吴江河
中等生的发展是班级的关键,中等生“人多势众”,这群“中间”力量是班级真正的“中坚”力量。中等生安定了,班级安定了,中等生发展了,班级也就发展了。中上生发展了,成了尖子生,中下生发展了成了优秀生,班级就强大了。所以班级管理应抓中间,促两头。
一个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那是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那些中等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无特点的学生,往往被忽略。在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以为中等生好不到那里去也差不到那里去,不问、不管、一带而过。他们可能常年处于中游,得不到关心,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于居中游,在学习上他们没有适当的压力感,觉得轻松、无负担,自己不犯事决不会招来班主任的“青睐”,中等生因此产生了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从而造成“中等生”的进一步平庸化。因此,班主任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占班级主流的地位的中等生身上。
一、 中等生状况。需要心理咨询的多是中等生。
(一)听话 绝大部分“中等生”都是“听话”的学生。这些“听话”的学生往往很少提出意见,也很少与人争论。有少数学生对问题缺乏个人见解,对班上出现的不良风气,违纪现象缺乏批评和抗争的意识,只是姑息忍受、或避而远之、或盲目随大流,久而久之,没有老师的提醒或关注,有的甚至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二)孤独 优秀生往往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关系,再加上老师经常关心,他们更是引以为豪。后进生往往在某些方面有很强的优越感,比如有文体特长,善交际等,大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并不孤独。失败者最终只能是中等生。失去了老师的关爱失去了精神支柱,从而使中等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人是很难溶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去的。况且,很多中等生本来就内向,因而他们成了孤独一族。
(三)空虚 老师的放心成了最让他们心痛的事。其实,老师忽略他们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了恣意妄为的机会。精神上的空虚使他们极易沉迷于某种事物不能自拔,比如迷恋游戏和恋爱。他们极其认真的在虚拟的世界里追求着他们认为真实的东西。恋爱也是,一旦有人喜欢自己或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他们会感到莫大幸福,从而全身心投入。
(四)波动性大 中等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他们,他们就极可能沦为差生,而我们“拉一拉”他们,他们就极可能成为优生,因此,做好中等生工作,能使差生面不再扩大,而优生面就能越来越大。
(五)影响面大 虽然中等生在班里是听话的一群,但是,因为他们是班里的大多数,如果对他们带动得不够,那么整个班级体要么一盘散沙,各个小群体自我活动;要么死气沉沉,任何事情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想办法让中等生发展
(一)充分利用期望效应:正由于中等生面很大,我们不可能象重视差生那样去“盯”住他们。对于中等生的工作,如果利用好期望效应,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以这样去做(1)不放弃与中等生接触的机会,在平时一有机会:马路上散步时,学生有事找上门时,班主任就应把诸如“你很聪明,你在期中考试时,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你这次考试,发挥不正常,以你的成绩会更好”、“你的潜力很大,你要好好去发挥”等这些具有期望效应的语言,真诚地送给他们;(2)期末品德评语和周记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一效应。
(二)寻找其闪光点,抓住每一次转化契机。有时不妨用放大镜去看中等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甚至不惜包装包装,基本上就是一个准优秀生。再说,优秀生也好,中等生也罢,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的许多中等生在有的学校就是绝对的优秀生,他们会受到百般呵护,如果在我们这里受冷落,对他们来说是不是有些不公平。
(三)利用最接近原则,温暖其心灵。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带有爱和信任的目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心灵的深处都会映出美丽的图像。中等生的情感有极强的隐蔽性,心里委屈,表面上还是若无其事的,这也是他们要强的表现。在各种节日,老师们收到很多贺卡,可能有很多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寄来的,也可能他们的问候是最让你感动的。千万别让任何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等生在老师的关爱方面有所欠缺。(问题生心理素质比中等生好多了)。
(四)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中等生鼓励了,给他们温暖了,这还远远不够,敏感的同学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感情施舍,他们最需要的是对成功的体验。所以我们要尽量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学习成绩一般,但字写得漂亮、或美术不错、或篮球打得很棒、或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和创造能力……),并能巧妙地发挥特长的作用,树立信心,增强荣誉感,运用班集体的凝聚力把他们吸引过来。比如对于班干部的任用,往往偏向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效果未必好。有的成绩好对工作可能缺乏热情,这就不如任用一些满腔激情的中等生。
(五)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也是美国教育家们提出的,它原指在课堂教学中,按学生的不同特点编成数目不等的混合编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信心,体会到相互关心和爱护,相互鼓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班主任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理论,为他们的合作学习提供外部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合作学习,具体的做法:(1)精心安排好教室的学生座位,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例如性别、性格、学习成绩来安排全班的座位,并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调整好座位,排座位的总体原则是坚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处理好中等生与优生、中等生与差生的关系。(2)编排各科学习小组,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担任不同的工作,使各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这种活动中,其实动起来最多的是中等生。(3)建立“中等生带差生”的机制,使中等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被肯定的满足,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六)做好各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中等生一般偏课都较严重而许多教师又往往会只根据某学生的某科成绩来判断某学生的优劣,许多中等生可能就是某学科较差,如果教师的片面观点,对这样的学生失去信心,那将是非常可惜的,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去帮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并及时地让学生“补偏”。
以前,本人只是抓两头,促中间,天天盯着问题生,结果他们没转变,自己趴下了,实实在在是错了。让我们重视﹑发展中等生,“抓中间促两头”,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