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黄木玲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2-22  点击:1621 

      “袖      观”

长汀一中  黄木玲

 

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从社会到家庭,从父母到老师都感到现在的孩子依赖性过强,自主意识淡薄,责任心缺乏,且很难教育。这究竟是因为独生子女带来的副产品呢/还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产生的结果呢?

案例过程

镜头一: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读书的好时光,这谁都知道。可早读现状“一人入室则等,二人入室则嘻,三人入室则闹。待到上课铃响了之后,老师进教室后教室才开始有了读书声,刚开始时声音激烈高昂但后来越来越小,到了快下早读时基本上快达到鸦雀无声了。有时有些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忙里偷闲咬上几口早点。可见学生读书纯属应付,他们的读书行为全依赖于老师的指令,是只动嘴巴不动脑的低效造声游戏。

镜头二:做广播体操时站在台上往下看,学生是机械地、麻木地比个样式而己,伸手运动变成了投降,踢腿运动变成了踮踮脚,当发现班主任盯着他看时腿脚就伸得直点,在他们的脑子里做操是给老师看的,是完成学校课表上的一项任务。

镜头三:班会课上,班主任让值周班长做本周小结,他一会叉腰,一会摸头,一会两手抱于胸前。好像在摆pose。有些则表情漠然,声音轻轻:“本周总体不错,大部分同学表现很好,但有少数同学要认真。”说完如释重负下去了。显然这种总结是无效的。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学校是校长的、班级是老师的,我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责任。

是现代教育太追求功利而失去了本质的东西?还是教育者太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教育者首先要学会“袖手旁观”,“袖手旁观”并非作壁上观,等闲视之。

“袖手旁观”就是要解决管理谁?谁管理?老师要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在重难点处发挥微妙的作用,切不能在关键处垂帘听政,在急躁时亲自上马。心中的理念永远是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袖手旁观”不仅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多元的教育理念,实施过程应从多方面去追求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应做好下面四件事:

励志:让学生懂得管理自己,经营自己是将来的立业之本,学习、健体、管理是每个人成长的经营之道,管理自己要靠悉心琢磨、用心良苦、勤奋努力才有好成效。

立规:制订人心所向的班规和个人发展计划。如早读、走进教室一分钟之内就要开始,做到入境快,这才是抓紧时间。班干部的管理要接受大家的评价,做总结要事先准备好,做到有理有据,声音、表情要鲜明等。

力行:立了规,就要师生共同遵守、共同维护。老师要表态在大家的监督下遵守班规。如早读老师应一走进教室就跟着大家一起朗读。切忌扬成警察身份,只是指挥看管,应该让学生看着老师在做自己应做的事。

利导: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是一个独立和个体,要靠自己培养自己,自己开创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积累,在学生处事不利时,要多提醒、多鼓励、多信任……

案例反思

学生在成长中都会经历跃跃欲试与依赖和惰性的较量,我们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倾向。让他们独立行动,独立思考,才能体现他们自我的价值。著名教育家叶老一贯倡导的“自学自励”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对教育最终目的的形象论述。学生走出学校,要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距离到底有多大。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全社会急不可待的呼声。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