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 俞建英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2-22  点击:1778 

浅谈高三学生的情绪调节

长汀一中  俞建英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因而很容易烦躁,冲动,出现过激的言行。情绪与人的心理状态,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生命质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不能排除种种不利情绪,必将妨碍知识的复习,巩固,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最终导致高考的失利,所以情绪的调节,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定信心,永不言败。

高三阶段考试的次数明显较多,像我们现在每月都在考,大多数学生都容易随每次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一次考好,欣喜若狂;一次失利,悲观失望,连续考好几次,骄傲自满;连续考砸几次,彻底绝望。

其实,影响成绩好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对知识把握的程度深浅外,还有诸如对考题类型是否熟悉,态度上是否重视,是否认真审题,答题是否规范等等。除此之外,情绪的好坏是影响成绩的直接因素。把分数看得过重对自己和他人作不正确的评价,如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是使自己产生自卑的根源;而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势必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

更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要让他们坚定信心,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教师应该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坚定信念,永不言败,同时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制定计划和改正缺点。比如:将高考前这段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时间段,将每科知识分成若干知识块儿。将高考这个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小目标较易实现,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带来愉悦感、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氛围对人的生活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关心和爱护学生,力求让学生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虽说高三学生岁数不小了,但他们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在高考这样的紧张学习环境中,他们老是觉得心里烦,情绪不好,总想找人出出气。我经常教育学生,高三阶段属于“非常时期”,我们必须学会“制怒”,要求学生要顾全大局,“忍”字当头,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喜则喜,当悲则悲,但不要过喜,不要过悲。

三、加强情感教育,合理宣泄,轻装上阵。

教育学生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释放学生多余的“能量”。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保持适度平衡,除了正面引导,陶治情操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不适宜的情感进行控制和合理宣泄。

有的女同学因压力过大,或心情烦乱不能忍受会失声痛哭,这时与其立即劝她不要哭,不如让她“好好哭一场”,等她被压抑的内心痛苦、烦躁得到宣泄以后,再进行排解,效果可能会好得多。男同学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遇到不愉快的事常常闷在肚子里,日久郁积成伤,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此时,“忍”便不再是灵丹妙药了,合理宣泄,轻装上阵,才是学习进步,高考取胜的保证。

宣泄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找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倾诉心中的不快。有些事情一说出口,即使别人没有给他提供解决的方法,也会使他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甚至有可能在倾诉过程中自己就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了;另外跑跑步,打打球,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听听音乐,读读报,看看小说……都是解决烦恼的好办法。

学生情绪的调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场合而异。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经常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并结合实践,不断摸索,学习,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搞好情绪的调节,在高考中取胜。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