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浅谈高考美术的素描教学观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1057 

浅谈高考美术的素描教学观

长汀一中  胡师炳

 

新课程的改革在有的省市已实施多年,我校已经按照新的课标和教材组织教学。在高中美术的选修课中开设了美术鉴赏、绘画、设计等九个模块的内容,唯独没有高考美术的内容。勉强说有的话是在《绘画》教材第三课中出现了一页素描头像写生步骤图,除此之外很难再寻找到了。

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是为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它没有体现高考美术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不大合理的。教材的科学性、包容性,应该让同学们在高中学习阶段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有所选择。许多人会认为现在各中学不是有报考美术院校的同学吗?怎么会没有选择呢?但事实上,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就是没有报考者选择的余地。当前的状况是:报考者所学美术内容并非来自课堂,高中美术课堂并没有安排。这样导致的结果,把高中美术课教育和辅导推向校外,把高中学习美术者赶出校门,赶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画室、培训班,转变了高中美术通向大学美术的渠道。而这些培训班大多为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地下教育产业机构。而有些学校是有特长班教学,但专业课也被安排在课余时间,基本被文化课挤占,总体上造成了高中美术教育的非正规发展。

而报考美术院校者逐年增多,像2006山东省报考美术院校者近13  据了解,全国1000多所普通学校有700多所是开设了艺术专业的,美术院校成倍增长的招生人数诱惑了大批非热爱美术的同学加入到学习美术的队伍中来,试想全国有多少美术考生啊,他们中又有多少是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学到的,因而导致了校外培训机构成规模化发展。我省许多大的培训班,每期的培训学员多达几百人,收费高得惊人,带来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这些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于教材,但也是教材偏写的缺失,更是美术新课改的遗憾。

我校报考美术院校的自2002年仅有两位到今年的十余位同学,考取的有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省内外的院校。因为我校没特长班,故未能形成规模。考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年学校招收的两名特长生,另一部分是自愿来学的,他们大多文化成绩不太好了临时选择的。有的根本就没有一点绘画基础,在一起上课的话由于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太大,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障碍。(以今年我校高三的学生为例;十位同学报考两位是特长生,有两位是高一开始学的,有四位是高二上期始学的,还有两位是高二下期始学的)。而对于有招收特长班的学校,这种状况会有所改观,因为学生都是通过中考专业测试进校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

针对学生学习美术时间紧,绘画基础差,又没有现成的教材,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谈谈进行高考美术素描教学的看法和体会。

(一)、素描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说过“素描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素描是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是学习各类美术专业的基本功。现在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入学考试,素描是必考科目,而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要求学生投入相当的时间,慢慢训练而来的。同时学习素描贵在持之以恒,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社会地出现许多什么速成的美术书籍都是为吸引眼球,不太现实的。为什么素描如此重要呢?

第一、素描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感觉能力,必须先培养观察能力入手,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素描写生训练,是观察能力培养的良好机会。在动笔之前,应先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物体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画则已,画则求准,力求敏锐、准确的观察入画。

如果感觉画面有不合适的地方,又不知错在何处,或者不明确应该继续画什么,这时万不可心浮气躁,盲目乱画乱改,这是这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应该停下来,把自己的画同对象进行观察比较,从整体到局部全面对照、检查、直到找出问题所在之后,再继续动笔。在检查画面效果时,应离位退后到一定的距离或把画幅往远处移动,以便从大处着眼观察和比较。养成这一习惯是极为重要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作画成功的关键。

第二、素描是认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素描单纯与直白,使其直抵事物的本质和绘画的精要。形体与结构是素描的基本依托,画面上所有的物体都有其外形与体积,即物体的空间特征。物体的外形是有表力的,它可以显示方向。其不同的变化与处理都会在人的观察与心理上造成不同的效应。立体的形在平面上的表现,关键在于线与面的透视把握及明暗、虚实强弱的对比。轮廓线的处理体现着素描者的造型意识,处理好形体与空间的穿插关系及形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从而认识到素描这种艺术形式是表现物体空间体积最直接的手段,是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素描教学是有共性的,有规律可遵循的

现在许多学生认为素描因地域而存在着差异。这个省市的画风与那个省市的院校的风格不同。因此要报考某个院校就必须到那儿学,甚至到某某老师那里学。不可否认,从表面上看好像各地存在着差异,但从整体看,只要是好的作品是不会受画风影响的,我们应该把握住一些观点。当我们了解中外近代美术史时,不难发现,我国的美术院校成熟较晚,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是借鉴俄罗斯、法国的,90年代后又汲取美国的优秀艺术成分。因此目前国内哪个美术院校具有某种完整风格,是很难界定的。多数美术院校是开放的,是多元化,对好的作品其观点是一致的。绝大部分美术院校的素描考试要求是:1、形体准确、结构严谨、比例恰当;2、前后空间、虚实关系处理得当;3、技法娴熟、技巧灵活等内容,这实际上是素描训练中最本质的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三、素描教学的多样化训练

素描训练的内容丰富而多样,世间万物都可成为素描表现的内容。归纳起来分为静物、石膏形体、人像、自然风景等。高考的内容是以人像和石膏像为主。但平时的训练不能仅限于此,而应从静物写生开始,过渡到石膏几体形体,再到石膏像,最后进入人像写生,循序渐进地训练。特别是练习石膏几何体和石膏像时更是培养造型的关键阶段,各阶段的训练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都必须到位。当然对一个基础较差的考生来说,训练难度越大,他遇到的阻力也越大,因此临摹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范图,学生可以通过范图先了解别人是怎样处理画面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他们的技法,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入门较快。临摹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写生,然后再进行临摹……这样的训练效果比直接从写生入手要好些。

在素描写生中,不管什么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如何组织画面,如何确定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不要急于把物体的细节画出,只求一种大的空间体积关系。目前素描考试都以明暗法来表现,正确处理好素描的五大调子是塑造物体体积感的关键。具体画法:物体形体轮廓画出后,先从色调最深的地方入手,一般明暗交界线颜色最深,确定明暗交界线后再画出整个暗部,要注意暗部、反光、投影之间的自然过渡。这样大关系确立后各个层次之间就保持了较准确的明暗关系。接着抓住细节进行深入刻画,同时考虑到整体关系。最后进行画面的调整,看哪些地方画得太实了,要处理得虚些;哪些地方画得不够充分,要深化些,最后直至画面的完成。要遵循的就是作画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这样一个原则,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四、在素描教学中要重视理论教学

在素描教学中,大都安排的是技能训练的内容,往往忽视了理论教学,学生单有技能训练是不够的。近年许多院校素描考题都强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比如在默写考试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的记忆和理解。理论的学习首先是美术的透视原理、解剖原理和各类画种的表现原理;其次是美术史,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脉络、风格及流派,某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理论看似“画外功夫”,却直接影响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通过美术理论教学练就学生观察的眼睛、感悟的心灵、丰富的技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绘画原理及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观、空间意识观,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而不能完全停留在纯技能的训练,要形成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教学思路。

随着高考美术的改革,素描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还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只要学生的平时训练中把握好技能、理论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就一定能成功的。另一方面要根本上改变临近高三只因文化成绩不好才匆忙转学美术而进行突出训练的状况。

高考素描教学既是艰巨的,又是快乐的,也是令人兴奋的,它同时也是每位专业教师的责任。

 

①见《中国美术教育》2006.5  P15

②见《高考导师、名家范本》素描随想   张文恒著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