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体育考生之研究
长汀一中 罗建华
(一)案例背景
范××,女,2007年长汀一中高培(2)班体育考生,原长汀职专毕业。2006年在长汀职专就读时的训练时间为5-6个月,因低血糖未采取有效措施,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为59分。2007年到长汀一中补习后专业训练为2-3个月,笔者根据其低血糖情况进行了科学训练,开好运动与营养处方,进行了医务监督等手段,最后体育专业考试为70分。在较短的时间内该生专业进步了11分,尤其是
(二)案例过程
上学期开学初,笔者在县、校田径队训练时发现一个几次自练的考生,但到12月初,笔者真正带应往届体育考生训练时,发觉该考生很久没有出现。于是笔者通过其他考生得知,那是高培的体育考生。后来笔者找到了该考生和班主任,了解该考生间隔很久没有训练的真正原因——怕专业上线不了。经笔者进一步的了解,该考生怕专业上不了的真正原因是低血糖问题。于是笔者根据多年的训练经验,引导该考生边训练边到医院检查几项常规指标:血糖、心电图等,以便进一步确定能否再参加运动训练。检查结果显示该生在没有训练情况下,血糖为4.3,参考值为3.98-6.11,该生血糖值比参考值的低限高不了多少,这就意味着只要训练强度较大,该考生能量很快就会耗完,糖原储备跟不上的话,该考生可能就受不了。但其它指标均正常,这给笔者一个很大胆的想法:训练——补糖——训练。笔者同时查阅了有关低血糖资料和打电话向省体科所的老师、专家请教,在确定该考生只是单纯性(而非病理性)低血糖时,完全可以通过补糖的方式来提高运动成绩。因为专业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一项很重要途径就是补糖,这和笔者最初的想法完全吻合。
(三)案例分析
针对体育课和课余训练出现低血糖反应较为常见的现象,笔者对低血糖反应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是给更多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带来一些启示,并引起对学生或考生低血糖的重视,以减少和预防课堂或课余训练中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
从笔者对范××了解的情况看,范××在原职专训练时间为早晨和下午第三、四节课的单位时间,而这个时间本身是人体血糖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尤其是早晨,再加上训练后该生的血糖就处于一个更低的水平,又没有及时的补充糖分,以至该生出现低血糖反应。
该生跟随笔者训练后,笔者调整了训练时间,只安排了下午第三、四节课训练。最初几次,也因没有采取补糖措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低血糖反应(练习后马上躺在地上)。但后来笔者指导该生每次训练前1小时服100毫克的VC和VE,耐力练习前20分钟口服50%的葡萄糖40
(四)案例结果
如何提高低血糖体育考生的运动成绩,关键在于掌握好补糖的方法。糖是人体三大能源中最佳的能源,体育考生每天摄取的糖量,应达到总热量的55%。一般由饮食补糖,训练前、中、后补糖,以及补充维生素等。各阶段补糖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训练前补糖能够提高机体水、糖原的储备;运动中补糖可以保证糖原及时供应,延缓疲劳发生;运动后补糖可消除疲劳快速恢复体力。但无论如何补糖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供机体训练时的需要。我对范××采取的补糖措施为:早餐一定要吃饱,以含高糖的食物为主,中、晚餐各吃一根地瓜,两天一根甘蔗(该生训练时时值春节前后正好是甘蔗销售季节)多吃马玲薯,这些食物既便宜、经济又实惠。每次训练前、中、后补充一定量的糖水,最好是单糖或果糖类,便于吸收,耐力训练前20分钟口服50%的葡萄糖40
从以上三表看出,通过指导该生高糖膳食以后,
下表是范××2007年高考时的预计成绩与考试成绩对照表。
从对照表中可以看出笔者对该考生所作的预计成绩是可靠的、可行的,尤其是后三个项目和总分都在预计范围内,这些成绩的取得足以说明补糖的效果。当然,专业测试前若给考生以高糖膳食,则考生的肌、肝糖原贮备量可以明显增加,常达到正常值的1-2倍。另外考前一星期进行氨基酸静脉注射,考前4-5天用ATP+1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临场考试前1小时服用元秘D,同样能够增加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事实证明,近几年在笔者指导下的许多体育考生都通过运动营养与能量补充,最后考试成绩都比预期成绩要好。建议平时训练少用或尽量不用ATP和元秘D,以免机体形成依赖和惰性。而考前积极的补充能量,一是直接增加机体供能,二是产生心理刺激作用、激发人体潜力发挥。所以笔者通过以上的研究,希望能给体育教师或教练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