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拨动人文心弦,奏一曲永恒的歌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1328 

拨动人文心弦,奏一曲永恒的歌

长汀一中   曾稷涛

 

【关键词】人文精神    作文教学    分析问题    文以载道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格、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有人将这种对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关注,称为“终极关怀”。人文精神,实际上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唯一的区别,是这根心弦有没有被拨动。

那么,“人文精神”和语文教学有哪些联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好好把握呢?

下面,就对“人文精神”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一、学生有对“人文精神”的渴求

学生本身就有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因为“人文精神”里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这种精神,其实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而向往美好生活、力图挣脱种种束缚的青少年学生对其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我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高三作文教学的总结冲刺阶段,我要求学生每人写出自己最关心一两个话题,然后将以下水文段的方式解答大家最认同的那两个。调查结果是:“文化”的话题排第一,“人文精神”的话题排第二。再往后的是“环保”、“道德”、“制度”、“‘80’后”、“人生价值”、“和谐社会”等。“人文精神”排第二,说明了它受重视的程度。其实,排第一的“文化”里也富含“人文精神”,可见,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内容的非常关注的。

世上有谁不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关心?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定型阶段,在受人关注这一方面是相当敏感的,因为这与他们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虽然他们渴求“人文关怀”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虽然有时他们对“人文关怀”的追求不易得到成人的理解,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否则,我们将错失拨动他们心灵的一个新基点。

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决不是关注一种虚无飘渺或高不可攀的东西,我们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关注热度,就要以务实的精神趁热打铁,将其中的精华不断提炼出来。为此,我常提供能激发实实在在的“人文精神”的故事和学生共享,比如这一个: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驾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陌生老太太,一个是救过自己命的医生,一个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此人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此人第一个应该搭载谁?

答案却出大家的意料: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

这个答案很高明:既报了恩,又做了好事,还有机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一举三得!这个答案妙就妙在是“有私”的,但却比那些不切实际的所谓“无私”的方案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被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接受。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富有人情味的关爱。这种关爱,就是“人文关怀”。这种包含人生情感的实际需求的关爱,正是追求个性的学生们所需要的。

这样的故事,很能引发大家对“人文精神”的向往,毕竟,我们大部分人目前都是凡夫俗子,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度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专门利人、毫不利已的思想很多时候也不够实用。再说,这样的“人文关怀”不仅不损人,还会因其利人又利己而吸引人。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算真正把握了学生有对“人文精神”的渴求。

既然大部分学生有对“人文精神”的渴求,那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也就理所当然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拨动学生内心深处那根人文的心弦,从而奏出动人的歌,首先就是——

二、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了解是比较表面的。自从“人文奥运”的提法出现后,借着北京奥运的热度,“人文精神”这一概念才比较“世俗化”,只是,大部分人仍知之不多。要知道,即使到了20076月,北京也只有五分之一的居民熟悉“人文奥运”的内涵。

其实这也不能怪学生,“人文精神”是高扬人性、渴望尊严、自我实现的,在过度追求金钱的社会中,有多少成人想到了、做到了?直面现实,社会又有多少培育“人文精神”的土壤?

要在作文方面处理好“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就要求我们帮助学生整理好“人文精神”的材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这项工作,不能由教师包办,而要由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是一个师生一起将“人文精神”的各种材料由朦胧而清晰,由清晰而扩展、深入的过程。比如师生一起搜集、分析以下材料:

大风雪时纽约的提供免费中饭的公立小学不停课,是因为校方不愿让那些穷苦的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对弱者的人文关怀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向6名受害者赔偿49亿美元,是因为通用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而不对有设计缺陷的汽车油箱作修改。——对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公司的惩戒

就业登记表问及年龄、性别、族别、婚否、健康状况……在美国,应聘者就能以一纸诉状,把用人单位告上法庭。因为美国的民权法就是这样的,它偏向弱者一方,从方方面面入手,把人的尊严放到全社会的最高位置。——法律中的“人文关怀”

…………

接触得越多,探寻的范围就越大,深入发掘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也必然越来越深入。“人文精神”的含义是很丰富的,相关的材料也是很多的,学生自己能找到许多,也能从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文视角、人文素养,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不将自己的关怀视野局限在有限的生命和生命的有限上,而是努力去超越有限、关切无限,并在这种对有限的超越中不断赋予人生以新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助学活动的某些捐赠仪式和纽约公立小学大雪天不停课的做法对比,超越赞赏而进行反思;比如我们既要对民工有“人文关怀”,又要对明星——像有兔唇女儿的李亚鹏——有“人文关怀”。思考的角度切换了,见解就能大为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定要负出相当的劳动,因为我们经常要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去引导学生,但也会乐在其中,因为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见识在我们的引导中不断增长,许多时候,探索的过程还给我们创造了共同讨论的良好氛围。说到底,“人文精神”就是一种语文性质的精神关怀,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创设的氛围。

要切实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就要求我们认真、细致、深入地归纳“人文精神”在各方各面的内容。然后,就必须超越对各种事例的分析,以探索、改革的精神直面社会——

三、运用“人文精神”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

学以致用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人文精神”,决不是只在文中形成一种新的点缀,而是要用这种精神去评判是非、对比差异、发现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下面的问题:

中国现今有两亿农民工,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吗?报道了多年的民工欠资问题、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真的得到解决了吗?

何三畏的文章《春晚对弱势群体的表达令人感到扭曲》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全国各地许许多多揪人心的拆迁:老百姓有足够的知情权吗?我们能在多的范围内依靠法律说“不”?在商业利益面前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许多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比赛中伤痕累累,退役后却生活难有着落,做门房、当搓澡工、网上拍卖金牌,他们的心灵如何才能平静?

…………

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此时或彼时一定要面对的问题。及早地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做出理智的反应,而体现到学生的作文里,就是他们独特而真实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比起那些人云亦云甚至只求华美的东西不是深入多了吗?这,也是我们拨动学生人文心弦的意义所在。

再举一个能让人生发多种对比的事例——《富裕后的幸福》:

1980年,美国通过《新难民法案》,在纽约州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难民,成了美国的合法公民。他们大多是来自贫困国家的偷渡者,来美国的目的是寻求自由和幸福。2004年,新法案颁布24周年,这批得益于该法案的人搞了一场集会。他们承认自从成了美国公民,生活有了空前的改善,但是,幸福的梦想还远远没有实现。

霍华德·休斯是位专门研究难民问题的法学博士,他闻知此事,便展开了调查。下面是他对其中的几位所作的调查记录:

001:水产商,初来美国时,在迈阿密的水产一条街做黄鱼生意,现在由原来的一间店铺,发展为连锁店。20年来,为挤垮竞争对手,未休息过一天,更未外出度过一天假。

039:旧车经销商,住休斯敦郊外,别墅面积460平方米,有一仓库,存旧车胎3600个、旧发动机420台。现有旧车7辆,改装的摩托车6辆。

382:房产开发商,1995年之前,在13个市镇拥有房产开发权,因逃税被判一年六个月监禁,剥夺开发权,罚款8600万美元,现从事涂料进出口业务。

495:中介商,一直从事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国的劳务输出工作,通过他,本家族60%的人在美打工或暂住,现和他一起居住的亲属有14人。

这一调查报告被交到美国国务院之后,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没过多久,原纽约州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难民每人收到一本小册子,小册子的封面上写着:一个穷人成为富人之后,如果不及时修正贫穷时所养成的贪婪,就别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有这样的思考:连难民得能得到这么细致的关怀,意味着什么?美国人认为什么样的境界是“幸福的境界”?换成我们,会在难民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之后还去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吗?人文关怀是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行为?等等。

应该说,现实中,每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探究其中“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将有利于人们拓展视野、转换视角,有利于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从而让学生(其实也包括教师)将自己的见解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拨动学生的人文心弦,就是要促使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分析中得出理性的结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谐社会也是这么探究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

四、引导学生不断地追求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教学中的失落是毋庸讳言的,主要原因除了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外,就是程式化的教学与训练,泯灭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分析,从而恢复语文课堂应有的活力。

 “人文精神”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这并不等于说“人文精神”没有“用”。从根本上说,“人文精神”能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体系,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导向,因此,它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的未来。拨动学生的人文心弦,是一个长期的引导过程,它无疑将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阶段性的成果而止步不前,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

关注“人文精神”,实际上也是大势所趋。中国最强势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就设有富含“人文精神”的“道德观察”等栏目。而央视的网站里的“人文视点” 栏目也办得越来越热,北京奥委会提出的“人文奥运”口号更是影响不凡。新的语文性质定义,就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如果我们不能抢先一步,那至少也不能两眼一闭地任自己落后。其实,我们长汀一中的校训就号召我们为追求“人文精神”而奋斗,那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每一个年段的语文备课组从起始阶段就要做好在作文教学方面融入“人文精神”的三年规划,做好一个能迎难而上、持续发展的规划。

人文关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对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往往不够理想,挫折常常不期而遇。任何伟大的追求都会经历迷茫的阶段。但是,我们不必担心、不必害怕,因为我们可以——

五、用“人文精神”重新支撑起“文以载道”

一段时期以来,“文以载道”受到不少的质疑、批驳,其实,“文以载道”并没有错,关键是那个“道”要符合人性,符合不同阶段的人性。一段时期来,那个“道”太过无私了而缺乏对普通人性的尊重。我认为,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心灵关怀的到“人文精神”就是其中最合理而实在的“道”,只有大力提倡“人文精神”,我们才能紧贴学生的心灵,才不会架空“文以载道”中的“道”,才不会让“道”远离甚至违背人的天性。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文学的属性之一:“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所以,从写作心理上讲,注入“人文精神”不仅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反而能为“文以载道”带来充足的活力。也只有“人文精神”,才能让大家拓开施展个性的天空。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大声疾呼:作文,当然要“文以载道”!

不难想象,大写没有“道”这一灵魂的文章会形成什么样的文风。

最后,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带着学生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问:“旷野里的杂草如何除掉?”弟子们回答:“用铲子。”“用火烧。”“撒上石灰。”“把根挖出来。”结果哲学家都不满意,于是叫大家回去后,按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哲学家的意思是: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富含“人文精神”的美德去占据它。“人文精神”,必将是人类永久传唱的歌!

【注释】

①新华网北京625  91.8%被访者知道北京奥运会口号;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和公益活动设施是居民关注焦点;居民参与奥运热情很高,但是程度参差不齐。”这些结果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娜牵头进行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区建设”调查得出的。在调查中,魏娜发现,居民对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深入和全面,比如91.8%被访居民知道北京奥运会口号,不过只有五分之一居民非常了解“人文奥运”的内涵。

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74

③参见《语文学习》19931期韩军文:《限制科学主义  张扬人文精神》。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