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7-09-18  点击:129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下改作小得

长汀一中   胡碧虹 

众所周知,高考语文150分,而作文就占了70分,可见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件既重要又不容易的事情。对于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是最头疼、最繁重、最辛苦的工作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而对于学生,最苦恼的也是写作文,即使天天写,也提高不大,有的干脆应付一下,对老师批注,有的连瞧也不瞧,或者是像邱声岚校长说的那样,只看看分数然后就直接塞进抽屉里,打入冷宫了。这样的批改,有劳而无功,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先生的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的问题,阐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培养的方向。

而这一观点,恰好和中央教科所提出的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相符合。我校于2005年加入此课题的研究。基于此,我对如何改变“古老的传统”,改变作文批改中教师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们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一、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

初试这个方法的时候,发现最大的问题居然是学生很乐意欣赏别人的作文,但是看完以后却提出:“老师,我不会改。”我把作文本发下去,要求学生自改,收起来却是原封不动;开展作文集体互评互改活动,也冷冷清清,大家你推我,我拉他,就是没人肯说。

第一次作文自评课就这么夭折了。放学后,我找一些同学了解了情况,再仔细的思考了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是以下几点:一、从前的作文批改都是老师操刀,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同时也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二是不会改,一篇作文拿到手上,顶多是知道大致的好与不好,但是若要说出具体的原因,仍旧是云里雾里的。三是害怕改,怕自己的评语写得不对,怕自己的评语写得不好,怕别人看了自己的评语不高兴……

但是,学生毕竟是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如果可以激发他们的这一特点,将其变成奋发求知的上进心,那么一切就更好办了。于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开始着手考虑具体的实施方案。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其实内心对自己批改作文还是挺感兴趣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于是,我先给他们将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再给他们制作了一张适合他们的评分细则,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投影给他们看,让学生按照评细则来打分。(附06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自评作文评分细则)

 

①06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

一等

(50--41)

二等

(40--31)

三等

(30--21)

四等

(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1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自评作文评分细则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分数

70——63

62——52

51——39

38——21

20分以下

审题立意

15分)

紧扣题意立意新颖

15-13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13-12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12-10分)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10-5

文不对题

5-0

内容

25分)

充实

25—22

较充实

22-16分)

尚充实

16—11分)

单薄

11-6

空洞无物

6—0

结构(10分)

严谨条理清晰(10分)

完整条理清楚(9-8分)

基本完整条理尚清楚(7-6分)

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5-4

杂乱无章条理混乱

3-0分)

语言(20分)

简洁流畅有文采(20-18分)

规范通顺

18-16分)

基本通顺偶有语病(16-12分)

欠通顺语病较多(12-6

文理不通或全文不足500字(6-0

其他:

没有标题扣2

凡有一类属五等者,最高不超过20
错别字满三个扣一分,至多扣5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

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有据可依了。

2、解开心结

由于学生长久养成了由老师改作的习惯,刚开始一定不适应,得从心理上解除他们的不满情绪。其次,有些学生会把个人情绪带到作文批改当中去,这就要求老师有教高的协调能力,在事前做好前期工作,让学生能做到公平公平公正。

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能放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二、自改过程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学生交换改作文、相互审查批改情况、推出本小组在改中发现的优文、全班评鉴赏、作者反馈批改情况等等。

1、学生交换改作文。

第一次尝试是让同桌互改,可是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都是自己比较亲近的人,于是一些比较松散的同学便嘻嘻哈哈的笑闹。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让两个班的学生相互交换改,这样一来,课堂秩序就又井然有序了。

同时,要求学生要做到胆大心细,但是在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征求老师以及本组组员的意见,在打下分数时要能够自圆其说,有理可依。例如中心是否明确突出,材料是否典型;处理材料是否详略得当;篇章结构好不好,好的与不足的各在哪里……再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目,强调不同的侧重点。最后再打分,评改人签名。

不过,在让学生改作文之前,还是应当先好好的给学生分析这次作文,在每次改之前也教学生审题、如何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就让学生改得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叶圣陶先生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也一定会很认真。
  2、相互审查批改情况。

评改结束后,同组的同学之间交换批改的作文,以当审查。我要求审查人必须把原作和评改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用一两句话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提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
  3、推出本小组在改中发现的优文。

由小组评选出本组中的优文在全班展示,以供大家鉴赏学习。由于时间关系,我采用了小组轮流推选的方式。
  4、全班评“优”鉴赏。

把小组推荐的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由评改人和审查人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然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一起分析这篇文章的长短。最后由教师总结。
  5、作者反馈批改情况。

在评改和审查结束后,作文交还交给原作者,原作者可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这一点,作者可以在作文上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下次课再把文章交给评改人和审批人看。也可以课后商讨,若有争执,可由教师评定。

三、教师评改

当然,说由学生自己评改并不代表着老师就可以完全脱离批改,当个清闲的甩手掌柜。在学生评改完以后,老师应当认真的审查学生的作文和评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以及发长情况,对于不正确的看法和评语应当及时指出,并且在作文上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标准可以学习。

四、总结

早在1982年,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其实,在学习中,学生才应当在教学中起主体地位,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精神也是相一致的。

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种学生自己评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总结,我们班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普遍提高,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他们已经能在鉴别文章的优劣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去改正问题,在修改他人文章的基础上,自我修改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渐渐的,我发现我们班部分学生不再看到作文便发愁了,越来越多学生甚至开始期望下次作文课的到来。不过,我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尝试,只是我在教学生涯上的初步探索,同时,也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将我的实践与大家分享,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边进步,希望可以更大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形成他们自己的自觉的个性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