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语文课堂活动设计——动情、启思
长汀一中 钟晓英
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活动就强调了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性。
在如今的新课程背景下,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伴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辩论、即兴演讲、欣赏影音片段………这些课堂活动在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优势显著,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注意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容易使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活跃是单纯的行为活跃,热闹的背后是教与学的浮躁,效果并不好。
怎样的课堂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跃更真实,收效更实在?
首先:课堂活动要有目的性。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引出某个问题,或者深入研究探讨某个问题或者总结归纳某一问题。课堂活动设计中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活动要有“语文味”,要用语文的方式来设计活动,要紧紧围绕语文学习的核心问题。一位老师在教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推荐作品《大铁椎传》时,采取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课堂活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目的规范和引导,这堂课流于形式热闹活跃,其部分过程如下:第二组同学讲授课文第二段,分别请了四位同学根据第二段对大铁椎的描述,上台画出这个兵器,于是四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了四种形状各异的大铁椎,然后又竭力称赞自己兵器的优势,而台下同学的评论哄笑也此起彼伏,整个课堂俨然成了英雄大会的现场。第四组同学任务较重,负责课文重点部分四、五两段,这一组同学也很有创意,从组员中选定一人扮演大铁椎,一人扮演宋将军,一人旁白,其余同学扮演响马贼,上台表演大铁椎奋力击杀响马贼,而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情景。一堂课就在表演的哄笑声中结束。这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创新思维;课堂氛围轻松热闹,然而效果令人质疑,课堂活动本身也值得我们反思。
其次,课堂活动设计要有开阔的思路。在坚守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下,有开阔的思路才能使活动的目的更明确,其思路大致有:
1、课堂前活动设计—渲染氛围,感染情绪
渲染课堂氛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课堂氛围一般可以通过讲述、朗读、设境等来渲染,利用得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高一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由于学生刚告别初中母校不久,首先我让学生用五句诗化的语言对母校作个告别,然后请两位同学朗诵自己的小诗。例:这一刻我与你挥手告别/下一刻你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你见证了我成功的微笑和失败的泪水/我将带走你殷切的祝福与鼓励/再见,母校;再见,初中;再见,一段难忘的历程/ 这样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需的离别的氛围中。然后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这两种手段,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都被调动起来。
2、课堂中活动设计—深入探究,明情明理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分析探究停留在一个层面学生产生了懈怠情绪,探究很难深入下去。这时候,恰当的课堂活动往往会有振奋精神,点燃热情的作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思考、分析、比较,使探究深入。如一位老师在讲《大铁椎传》时,教学目标如下:1.把握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本文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由于第一项文言知识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归纳,出现注意力分散、精神懈怠的状况,在完成第二项任务:讨论“宋将军这一人物,对表现大铁椎起到什么作用”时,学生开始沉默了,这时老师播放《三国演义》“云长温酒斩华雄”片段,通过这一小节视频片段,有效地集中了同学的注意力,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侧面描写烘托的写作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课堂末活动设计—交流心得,升华情感
课堂上交流阅读心得,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的思维过程,同时借助交流进一步掌握知识点,体悟情感。交流是一个知识、情感的内化过程,有效地使书本知识情感与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师生的交流,不但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更能起到一种言在此意在彼的教化作用。如:一位老师在分析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时,设计如下问题:请举两个具体景象,说说你眼中“秋”的况味?几分钟的准备之后,就有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一一作了点评,最后老师展示了两段文字,并解释说第一段文字是学生时候老师眼中的秋,虽写的稚嫩,其中也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慨,但更多的是积极展望未来,第二段文字是老师如今眼中之秋,因为该老师的父亲刚去逝不久,所以如今她眼中的秋如法西斯一样冷酷,在朗读第二段文字时,她那低沉缓慢甚至带有哽咽的声音不仅感动着每个学生,也感动着我这个听课的老师。像这样的课堂活动是成功的。它不仅使学生灵活运用了书本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了“一切景语皆情境”的特点,更让学生体味了生活的喜怒哀乐。老师的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学生明白无论这个秋多么悲凉,它终究会迎来一个新的温暖的春天。
无论怎样的语文课堂活动都要以“实”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想到活动的目的导向及要达到的效果,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有以“实”为基础的“活”才能带来学生思维的活跃,才能构建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