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长汀一中 蔡荣保
摘 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紧扣新课程标准,改革写作教学滞后于英语教学的现状,并针对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开展英语写作技能训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写作技能、写作教学
写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写作一直是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英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以致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的现象。可见,中学生普遍对写作持畏惧心理,而且学生习作多存在词汇贫乏、语法概念模糊、病句多、汉语式表达、表达不到位、复合句使用不当以及修辞手法不妥等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
当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中学生阶段很少开设英语写作课。教师大多只注重写作结果,而忽视写作的引导过程。学生习作也多表现为信息处理凌乱,表达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且言之无物。因此,在高中阶段加强写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的写作目标在高中阶段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新课标六至九级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可概括如下:
1、规范书写格式。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单词的正确拼写。其中九级目标要求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裁的写作做到文字通顺、格式准确。
2、扩大写作体裁的范围。要求学生能写出常见的应用文和叙述文并能描述人或事、填写表格或改编短剧等。
3、提高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其中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九级目标要求学生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观点时,能做到文体恰当,用词准确。
4、提高了对学生引用和处理资料的要求。其中九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
5、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逐步掌握写作技能。
二、改革目前写作教学滞后于整个英语教学的现状
1、将写作计划纳入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计划中,并单独对各阶段的教学制定目标和要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延续。初中在“听、说”两方面打下了基础,但对“读、写”比较欠缺。所以,从高一开始应对写作教学专门制定计划,贯彻至高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写作指导。写作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词—词组—简单句着手,抓好基本句型的训练。同时注意时态、人称、单复数变化等,再练习写复合句,然后进行连句成段,组段成文的练习。
2、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1)听写结合。
先听一段材料,然后根据所听材料回答问题,然后将问题串成一篇能概括所听材料大概内容的连贯的文章,这样的训练既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课文概要,又使他们获得了一次写作训练的机会。或通过听写课文中5-8句关键句,然后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调整句序,再加上适当的关联词组句成文,写出一篇文章。这样的练习旨在考察学生的听力,同时又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写作能力也得以加强。
(2)说写结合。
教师拟定相关问题,先分组讨论,再由组内一名学生执笔,经过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后在班上宣读,最后教师组织共同讨论,列出要点,再写出短文。
(3)读写结合。
阅读文章时,可以摘抄一些名人名言,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是一段文章,甚至能够将它们背诵。学生通过阅读、背诵,增加词汇、短语、习惯用法等的量的积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优化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1)批改
重点批改与轮流批改相结合。教师每次批改一部分,下次批改另一部分,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又能照顾全体学生。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先对作文的要求、要点进行改前指导,然后让同学同桌互改、优中差互改、小组互改或自我批改。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互改,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同学们和自己常犯的错误,同时也学习了他人的长处,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讲评
集体讲评与个别讲评相结合。教师重点批阅部分习作,了解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进行讲评,从文体的格式、组织安排、内容要点、时态、语态等方面宏观讲评习作情况,再以某一本习作为例,利用实物投影仪与全班同学一同批改,让学生从这篇例作的批改中找出细节方面的问题,如单词拼写、词语搭配、主谓一致等方面,再用范文来引导学生优秀习作的方法。
讲评后的处理。讲评后学生应立即修改自己的习作,进行错误修改,查漏补缺,博采众长,使自己的习作更上一层楼。
三、针对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和考察形式,指导学生写好书面表达。
1、形式上注意“一式,两头,三写”
“一式”即写对格式,要求学生记住英语中常用的应用文格式和各种体裁的特点。“两头”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开头时要在遣词造句上反复推敲,末句要言简意赅。“三写”是指单词、字母的大小写、拼写和书写。三写的规范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
2、内容上注意“条理性,准确性,流畅性,简洁多样性”
(1)条理性是指要合理布局文章结构,首先,在文章思路、组织材料、叙述顺序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题目要求写一篇叙述文,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若介绍某一场所,则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行文顺序;若是一篇议论文,就应该按照议论观点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其次,根据需要安排好段落,各段之间要层次分明,每一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也要重视,开头语往往是总起句,结尾往往是总结句。
(2)准确性是指要求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包括时态、语态,用词和句法等。但是不少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产生不规范的表达。要做到准确、地道的表达文意,首先必须要牢记掌握一些常用句型或习惯表达,避免中文式英语,在实际中不断总结中英表达差异,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其次要多读多背,在精读及准精读中吸取营养,对于好的句子最好背诵下来,适时用于写作训练中。
(3)流畅性是根据整篇文章意思的需要有效地采用不同的连接手段,以使文章层次清晰,行文连贯。关联词就是常用的连接手段之一。如表平行、对等或选择的关联词有:and,both…and,as well as,neither…nor,also,not only…but also等。这些关联词的恰当使用无疑能使全文过渡自然,令读者对后续句子产生心理的期待和准备,增强句子间的逻辑性和紧凑性。
(4)简洁多样性就是做到语言简洁,不重复,能随情景内容的变化写出句式多样的句子。新课标中写作的评价,强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结构和词汇要丰富。因此,在确保行文准确流畅的前提下,需要文字清新简约,语句灵活多变,使文章的语言结构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全面提高书面表达的水平,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磨炼。为此我们要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