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长汀一中 曾华华
【摘 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英语听、说、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近些年来,高考英语越来越重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阅读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加大。考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处理好如此大的信息,若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技巧 方法 阅读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谈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明确指出应该“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始终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分析2000年至2007年高考阅读理解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点检测考生对语篇的领悟能力。
(二)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更注重突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三)逐年大幅度增加阅读量,提高对读速的要求,力求与教学大纲要求接轨。
(四)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
1、对词汇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2、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
因此,在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也成为重点中的重点和难点中的难点。那么,什么是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什么是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就是尽可能有效地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包括:
——快速浏览领悟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快速搜索所需信息的能力
——正确运用文章事实和细节以及上下文关系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大意的能力
二、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适应高考阅读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也应该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能快速有效地阅读,注意克服影响阅读的各种障碍,这包括:
——出声阅读。这种阅读不仅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建议采用默读这一方式。
——回视重读。为了弄清每一个单词或句子的意思,反复地来回阅读前面的内容。
——逐词细读。用手指点着单词,逐个阅读,中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影响了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把握。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为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
——顾“点”失“面”。只顾单词的意思,而忽视段落的整体文章的大意。
——遇上生词就查字典,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连续性。
——多余的伴随动作。如用钢笔、手指指着词逐个阅读,摇头晃脑等。
——精力不集中。
(二)了解阅读的三种模式。
1、自上而下模式。按标题、练习题等作出推断或预计,当阅读内容与推断和预测自相矛盾时,才去作词义和结构的研究。从语义、语篇等客观处入手,然后逐渐扩展到段落、句子、短语、单词、语音等各个层次,通过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
2、自下而上模式。即从最小的语言单位(语音或单词)开始,再逐渐扩大到短语、句子,最后到段落和篇章,即由字母—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全文。这种模式能使同学们获得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自动识别技能,这种理解模式大多被同学们采用,但该模式的缺点是忽视了对语言意义整体的把握,此外,逐词逐句阅读也导致阅读速度减慢。
3、相互作用模式。在强调背景知识预测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准确理解文章词句的重要性,其程序是:①用眼部动作寻找主要的书面信息输入大脑。②大脑整合此信息与已有背景知识。③合理预测。④进一步证实、修正、预测。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同体裁采取不同阅读技巧
1、弄清文章体裁,快速理解文章
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根据其体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
a.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是记人、记事、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写作方法,往往一开始就交待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及事件(what),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why),如NMET2000中的Passage A,时间(when):10 November—5:27 p.m. yesterday-5:25 this morning;地点(where):New York;人物(who):以Martin Saltzman, Angela Carraro等为代表的纽约人;事件(what):Martin Saltzman等十二人被困在电梯中一个小时,Angela Carraro所开的饭店生意红火,动物园用毯子给flying squirrels和samll monkeys保暖,超市冰淇淋融化,损失数万美元;原因(why):由于电力故障。弄清了这些问题,即5个“W”,文章也就明白了。
b.议论文的阅读
议论文中,作者先提出一个论点,再对此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如NIMET 2001中的Passage D中,作者提出:“William the Conqueror对英语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与之相比的”这一论点,然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1066年前后,即征服英国前后,英语语言所产生的变化及美国人去欧洲参观访问时发现法语对英语影响的结果,来论证他所提出的观点。
c.应用文的阅读
英语的应用文门类很多,常用的有书信、日记、电报、便条、报道、广告等。在2002“阅读理解”题中,(B)篇是一则有关“有机食物”(organic food)的新闻报道;(C)篇是四则介绍剧院演出节目的广告汇集。由于使用英语国家的习惯不同,英语的应用文较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有不少自己的语言特点。例如: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常常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本来应该使用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但是,在新闻报道中,为了给读者一种新鲜感和现实感,往往使用一般现在时。该文中记者便是用一般现在时描述Gadbriel Gold对“有机食物”的偏爱:“Organic fruit,…is what Gabried Gold prefers, and he is willing to pay for it.”
为了简明扼要,新闻报道和广告中常常使用一些不完全的句子。如(B)篇新闻报道中的:Organic fruit, delivered right to the doorstep.(C)篇广告中的:Oct 10-11 only A Night at the Varieties. All the fun of an old music hall with Barry Cryer, Duggle Brown, 6 dancers, Mystina, Joh Barker, Anne Duval and the Tony Harrison Trio.
2、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需要具备的能力
阅读理解考查的核心并不着重衡量学生的英语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而是重在考查阅读一段文章之后获得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读一段文章时不必字斟句酌,不能死抠字眼,着眼语法,不顾文意。但是,实践表明,完成“阅读理解”题时,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a.分析理解超长句子的能力
一篇短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一篇短文中,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很难。一般说来,简单句理解起来较容易,复合句理解起来就要难一些,少数句型复杂的超长句子相对来说就更难理解。对复杂句子必须注意结构中的关键词(如:连接词、引导词、起始词等)。找到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够将长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简单句或短语,从而各个击破。
b.对同义词语的转换的能力
英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是很多的,我们常用一个词语或句子结构替代一个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从而保持意思基本不变。如在A Tale of Two cities这课,可将下列句子作如下转换:
The foreign invaders(侵略者)set Yuanming yuan on fire and completely destroyed it.
—The foreign invaders set fire to Yuanmingyuan and burned it to the ground.
c.判断单词词义的分析能力
正确理解词句意义,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阅读时获取信息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还需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判断一些生词,难词或熟词多义的单词。如:Charlie Chaplin一文中两次出现了动词develop ,学生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在文中的意思与他们已掌握的“发展”和“冲洗(胶卷)”却完全不同,学生如果望文生义,就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意,或者设几个选项让学生选择如:
(1)“As early as his second film, chaplin had developed his own manner of acting, the one that was to become world-famous.” In this sentence the word “developed” means .
A. improved B. created/invented C. learned
(2)“Chaplin’s earliest films were silent, because the equipment for adding sound to films had not yet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entence the word “developed” means
A. accepted B. made C.discovered
d.发掘深层含义的推理能力
英语“考试说明”要求:完成阅读理解题“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或判断。推断一段文字的深层含义,必须对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发掘文字的潜在含义。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潜在含义,切不可脱离语篇主旨和作者意图,作无根据的猜测。如:NMET 2002 B篇中第60题。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Britain are buying organic food because .
A. they are getting richer
B. they can get the food anywhere
C. they consider the food free of pollution
D. they like home-grown fruit
短文中,Gold作为有机食物(organic food)消费者的代表,谈了购买这类食物的原因是:这类食物不含杀虫剂(The food is free of pesticides),而杀虫剂(pesticides)又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不难推断,越来越多的英国人(More and more people in Britain)购买有机食物是因为这类食物没有污染(The food free of pollution),所以C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学生要想阅读理解又快又准确,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阅读方法正确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扩大视幅,控制视线,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避免“一目一词”式地视读,而应该尽量将每行文字的首尾单词收入视福,将眼球的直视范围控制在每行文字的中间,视线从左向右跳动式地前进,并尽可能地视读短语(phrase reading),同时应避免过多地将时间停留在某些重要单词。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克服运用眼球以外的一切附加动作。
(2)意群阅读。所谓意群就是指有意义的短语和语法结构。我们可以用斜线把句中的“意群”隔开。阅读文章时采用意群阅读方法,既能加快速度,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读物的内容上,理解水平就能进一步提高。坚持意群阅读要避免慢读、指字读、出声读、心译、不断复视、逐词阅读等不良阅读习惯。
(3)略读(skimming)这一方法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快速获取段落中心大意,略去不重要的单词或短语。因此,略读时不允许学生读读停停,或经常回视已读过的部分,教师可选择若干篇文章,每读完一篇文章,让学生闭卷回答类似下列的问题:
a.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idea of the passage is ……
b.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
c. This passage illustrates……
此种技巧尤其适用于判断短文的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的题型。
(4)掠读(scanning)。掠读的目的在于快速查寻信息。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迅速浏览全文,掠取所需的信息。在回答有关细节判断、理解及广告文体中的题目时常用到这个技巧。
(5)细读。即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词,仔细判断出文字的隐含仪息,认真揣摩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倾向及写作意图。这种技巧适用于回答推理判断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问题。
(6)精读。在掌握了文章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和段落,教师应指导学生再次阅读,仔细推敲和揣摩,领会其中寓意。这一阶段的阅读要对文章内容作深层次的探究。
阅读理解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阅读要研究方法,理解要讲究技巧。但所有的方法、技巧均是建立在语言基本功基础上的,不能唯技巧唯方法。只有辩证地运用方法技巧,才能避免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辅导报》高中教师版 2000~2001学年度全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11
《英语通》 2002/5 2002/11 2003/2 2003/5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2
《中学英语课文阅读教学设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实用快速阅读法》(程汉杰编著,漓江出版社)
《试题研究》2002/9
《英语阅读论》(胡春洞、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