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主旋律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3-27  点击:1076 

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主旋律

 

长汀一中  张建华

 

探究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它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存且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活动。探究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单纯地从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更强调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在生物教学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一轮课改中倡导和探索中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

1.1探究学习要注重设疑激趣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施瓦布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通过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有关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教学时,引入这样一段话:“许多年前,在西南部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里来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死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人们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从这一故事中提出的探究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2探究学习要注意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视频、课件等,或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动手操作分组实验等方法,在充分研究、讨论、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教学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式的。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方法、理解角度不同,可能会产生很多偏离探究主题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把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学生开展真正有价值的探索。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时,学生提出了温度、光照、pH值、溶液浓度等多种假设,如果要对假设一一用实验来验证,无疑将耗费大量时间。对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人在发烧时为何消化不良?为什么犯胃酸时没有食欲?将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介绍给学生,在该情景引导下,学生很快抓住了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这一探究主题。

1.3探究学习要重视合作交流

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个人的理解、设计常常各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换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和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种合作性的探究,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设计“验证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的活动中,通过交流,实验材料由豌豆扩展到黄瓜等多种植物,分组由对照组、去雄套袋组、去雄涂抹生长素套袋组完善为再增加“开花结果时除去幼嫩的种子”一组实验。通过合作交流,使探究活动得以完善,学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

1.4探究学习要注重实验求真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新课程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放手去做,在做中领悟,在做的过程中探究,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增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探究质壁分离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也可用KNO3代替蔗糖溶液,探究不同的溶液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又如,在学习“矿质代谢”的前二周发给学生几粒绿豆种子,要求学生观察绿豆萌发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萌发成幼苗后探究幼苗在不同溶液、蒸馏水、完成营养液、土壤浸出液、缺Mg的“完全营养液”中的长势状况。这样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1.5探究学习应注重评价激励

新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探索学习中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评价由注意结果改为注重过程;先肯定态度再肯定能力;关注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环境保护”的学习中,不仅应评价每个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评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探究学习在第二课堂的实践过程

探究学习在第二课堂中更体现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自体验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程序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操作探究→得出结论→分析总结。

2.1确定目标、指导选题

生物学的研究课题实践性较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课题最有价值,所以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如“农村焚烧秸杆的利与弊”“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生长状况调查”“汀江流域水质资源调查”等。再则根据教材中的适当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在中学生物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师简单介绍有关遗传病的症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当地有关遗传病的情况。又如,在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引导学生用当地种植的油菜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顶端优势和油菜产量的关系。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并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资源,设计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或实验方案。然后依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例如在“汀江流域水质资源调查”课题中,指导学生设计好方案,组织学生到环保局收集多年县汀江水质监测数据,到水利局咨询水资源标准及管理办法,到造纸厂、养殖场调查污水处理情况,到汀江河布点采样,学生将汀江河分成有代表性的几个段:龙门(汀江源头)、城区上游段、城区段、梁屋段(造纸厂附近)、河田段(水土流失区),将采集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及生物学实验,即进行养殖鲫鱼实验,观察利用各样点的水养殖的鲫鱼的生长情况。此过程历时3个月,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写出了《汀江流域水质资源调查》的调查报告。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此项目也获得2004年福建省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科学探究项目成果展示会优秀项目,参加省科技周展示。

2.3处理数据、分析总结

“处理数据、分析总结”是探究学习的升华阶段,指导学生用曲线、表格、图像处理原始资料和数据,启发学生分析图表、曲线中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挖掘其规律性,得出正确结论,提出独特见解,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要注意主题要突出、数据要客观、逻辑要严明、结构要严谨,要注意生物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例如,在课题“银杏浸出液对菜青虫的防治”组织实施后,指导学生利用坐标曲线和表格分析数据,使人对银杏浸出液的防治效果一目了然。指导学生撰写好课题论文,设计好展板,参加省第十九届创新大赛展示,并荣获省二等奖。

总之,将探究学习应用于生物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念、掌握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新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