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新课标理念下对教师职能的思考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03-27  点击:1098 

新课标理念下对教师职能的思考

 

长汀一中  张彩其

 

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福建省很快将使用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新教材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从现在起就要研究新课标,自觉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当前的教学工作。

《走进新课程》指出,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将新课标理念渗透于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师的职能。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上。

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每一步教学程序,要把功夫下在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知识,引导学生如何会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并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如《二氧化硫》的教学,本课首先投影被酸雨破坏的图片,投影某城市近期的空气质量日报,向学生介绍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介绍SO2对环境的污染及SO2的重要作用,从而创设本课学习的情境,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中价值,同时也以教学为载体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可把学生顺利地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过程的引导,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的引导。如SO2还原性,在学生知道SO2与O2反应表现出还原性的知识后,提出问题:SO2与溴水起反应吗?由于教材上没有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溴水可能具有什么性质,从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它们能否反应,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当观察到溴水褪色时兴奋不已,教师趁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SO2还可以跟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反应,通过一步步引导探究,当这些知识被一一解决时,有关SO2的还原性知识也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习更有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会学新知识。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做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促进者。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电子式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是先介绍电子式的概念及书写规则,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能记住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却常常出现写错电子式的情况。若让学生作为“探索者”,在介绍电子式的概念后,教师给学生出示若干电子式,让学生从教师出示的电子式中,通过观察、阅读课本、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书写规则,然后组织竞赛性或游戏性练习活动加以巩固,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主动地学习,取得较好效果。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现实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知识设置探究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或案例,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趣味性的案例,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能自觉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离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化学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天生的有利条件,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参与者。当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观察或讨论时,教师要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倾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协作作为,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安排好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一个好的教师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是高明的裁判,不可事事干涉,也不可袖手旁观。

如学习电解食盐水时师生可围绕以下问题共同参与探究讨论:

1)为何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2)用U型管电解时阴阳两极分别有哪些产物?阴极产生H2,阳极产生Cl2。至于NaOH,有的说不是产物,有的说是阴极产物,有的说是阳极产物,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的存在。电解滴有酚酞的饱和NaCl溶液,发现只有阴极附近变红,说明NaCl是阴极产物。

3)若用烧杯装食盐水进行电解,现象有无不同之处?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不同之处可能有:a速率快,因为阴阳两极的间距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子多;b阴极附近的溶液变红后,将很快退色。经实验探究,说明上述的推断是正确的。

4)若溶液很快褪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①Cl2和NaOH反应消耗了NaOH,②Cl2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为了证明上述推论,经实验证明是因为Cl2和NaOH反应消耗了NaOH的缘故。

为迎接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我们要积极在现有教学中探索,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真正影响教师职能的关键,是观念。我们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发展观、教师观。但学校分数管理有时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观念,若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教师与学生会对分数分分必争,最终仍难摆脱“应试教育”。

新课程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这就是教育的追求,但事实上,这其中的很多方面是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更甭提对其发展的状况进行打分、排队、分等级,如人的价值观、终身学习的愿望、道德品质、情感与个性品质等,但这些恰恰又是一个人发展的核心或者重要素质。这就是“考试技术的有限性与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化解不开的矛盾。所以要真正完成教师职能的转变,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更新观念,另一方面要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对教师合理的评价体系,否则,在分数被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会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