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学法 新角色
长汀一中 吴经富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科学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隐含在知识的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去“意会”不应该“言传”,否则学生又会去死记硬背。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科学方法和具体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一样,都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中积累的知识,可称为程序性知识。如果一个人遇到未知的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问题要去解决时,他能够有意识地用一定方法去处理,那么他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高得多。
其实,科学的本质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的熏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科学课程改革中明确地把程序性知识提出来,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放到与概念、规律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
2、突出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育工作者不能把人看为一个容器,好像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把知识往这个容器里面装,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塑造未来有用的人。
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可贵品质,可惜我们过去的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在不断磨灭这种好奇心。如过分强调知识,不恰当地要求概念、规律表述的严密性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
我们要关注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首先表现为对生活的热爱。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策略的确定时,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增加对大自然的亲近感;要注意加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此外,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始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为主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之所在,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在情趣中学习,在创造和成功中成展,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终身学习者。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二、积极参与探究,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过去主要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的接受式学习,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听的多,尝试的少;记忆的多,体验的少。由于脱离学生对知识能力形成过程,常常使得学生缺乏对基本概念理解的基本素材而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物理知识,感到物理知识像天书,百思不得其解,又加上考试过分追求选拔性,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得学生慢慢厌倦这种以“记住、记住再记住”,“习题、习题又习题”为主线的学习过程。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结论是:人能记住的方法,听到的10%,看到的15%,做过70%。美国青少年科技馆人口墙上写着,人能记住的,听到的,一点;看到的,一部分;做过的,大部分。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成为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大量信息的处理能力。
时代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求变接受式学习为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过程,即老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体验或结论。
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满足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实际需要。首先,能很好保持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其次,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体验,有效理解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同时能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身,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一些思考,正确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再次,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总之,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三、教师角色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还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同时还是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学生学习的绝对权威。教师教学过程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固定模式复习准备,讲解例题,让学生做习题,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教学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主导作用,它要求教师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空间的前提下,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的基础下,使学生开放地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导地位,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的课堂机智、高尚的人格。充分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有效搭建认识的构建点;通过研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短期看不见明显的成效,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
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我们携起手,积极行动起来,一同引领学生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齐心建造学生向往的科学殿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