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心得
高三学年是同学们走进高校、迈向成功的关键时刻,借此机会,和莘莘学子们谈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立志成才,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我殷切希望,高三的同学们,在你们埋头于书山题海勤学苦读之际,切莫忘了要树立奋斗目标。
要树立好奋斗目标,我有四点建议:
首先目标要有挑战性、激励性。
历届高考发挥出色的学生,无不是敢于挑战自己的人。现在是本三线水平,要敢于把“本二”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达重点线的同学,不妨把全国一流大学乃至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挑战,才会有动力。
其次确立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符合实际。
既然说目标要有挑战性,那么我就立下志愿:我现在最多本二线水平但非北大清华不走,这就叫志大才疏,好高骛远。正确的目标应该是像摘桃子一样,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如果跳了都摘不到,就容易使人产生灰心沮丧,丧失斗志,有不如无。
最后目标要有恒定性和渐进性。
《韩非子·喻志》上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远大的目标必须从小处做起才能实现。
要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联系我们的学习,就应该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做好每一道题开始,从考好每一次试开始。
同学们,有了目标就像航船有了方向,不会迷失在高考的海上。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让目标导引我们学习的方向!
二、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兵法上讲:谋动而后行。同学们,在你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的高考目标后,接着就应该制定一份详实的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实现。下面我想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制定计划的依据
(1)依据学校特别是高三年段和本班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因为我们的学习不能独立于学校、年级和班级教学的工作之外。所以个人的计划必须考虑学校、年级、班级的安排。
(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现有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状况,即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制定的计划就能避免不切实际,半途而废。
(3)考虑客观存在的条件。如学习的环境条件、父母能够提供的帮助、教师的辅导机会、家庭的经济条件、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
2、计划的主要内容
(1)有学习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科目标。
(2)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譬如如何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怎样完成作业、怎样安排复习、怎样做好错题集和典型题集、什么时间安排分析总结等等。
(3)订一份学习时间表。以本班课表和学校作息时间表作依据,系统地、有重点地、巧妙地安排周一至周日的学习、休息、体锻和其它事务。
(4)保证和监督措施。用什么作保证按计划行事,怎样监督计划的执行,没做到怎么办。
(5)安排上最好前紧后松。俗语云;一早三光,一迟三慌。抓得早抓得紧,往往会主动赢得时间,回旋余地大;抓得晚抓得松,常常处于被动,处处受掣,时间使用上会捉襟见肘。
(6)重视时间的边角余料。古人有利用“三余”学习的佳话,今人有“我从不忽视五分钟”的名言,都说明零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实践证明,大块时间的学习容易导致疲劳,而零碎时间的学习则能保持大脑的兴奋,两者的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7)重视薄弱学科的时间倾斜。特别是高三上期和下期前半段时间,正是补“拐”和扶“弱”的大好机会,安排上实行倾斜政策不能不考虑。
3、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在实际生活中执行计划是有难度的。我们要与懒惰作斗争,要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要与贪玩作斗争;要有恒心,要有坚强的意志;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宁静,才能严守规定,坚守时间。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习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包括目标的调整,方法的调整,措施的充实完善等。所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既要坚守不变,又要适时而变。
同学们,能够制订一份计划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会让你走向成功;而执行计划则是更加了不起的行动,它将使你获得成功。我祝愿大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用行动实践计划,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
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作为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学校要把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
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
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切磋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8、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勤学好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限于时间和篇幅,仅提供上述八种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四、要建立一本错题集
同学们,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甚至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拿不到分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知识结构的残缺和认识上的盲点造成的。要克服这一弊病,最佳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本错题集。
所谓“错题集”就是要求同学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从讲义或试卷上“剪切”下来,“粘贴”并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它有许多好处。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又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更是提高考试质量的有效措施。那么怎样建立错题集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各位参考。
首先要在错题的旁边注上完整的分析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1、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2、应该怎样做?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3、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比归纳,思维求异;4、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第二,把错题按照科目分类,各自成为一个系统,以便查找和复习使用。
第三,也可以按照错题的错误类型归类。例如可分为审题错误,记忆错误,理解错误,计算错误,过失性错误等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错误,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误,克服缺点,走向成功。
错题集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尤其在考试之前更应该把错题集翻出来看看,将各种错误的类型分类归纳,进行思维重组,重新认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复习时对完全弄懂的题划掉,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作为以后复习的重点对象。长此以往可以进行二轮、三轮甚至多次的“筛选”,直至这些题目你完全掌握,以后考起试来你会感到进步明显,收获颇丰。
建立错题集的方法是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之谈,愿高三同学以他山之石来攻玉,全面提高自己的成绩。
最后祝你们备考顺利、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