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特长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
长汀一中 丘 欣
纵观历年来我校美术高考特长生色彩成绩并不是那么令有欢欣。这里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不管怎样,要画好一张好的色彩静物,首先要注意培养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培养色彩感觉能力呢?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首先色彩感觉的好坏有先天、后天培养之分。有的学生先天就对色彩特别敏感,看任何物体色彩都很丰富。有的则对物体的色彩变化反应较弱,看来看去只有固有色。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达到很好的色彩感觉。第一次画水粉静物时,看到的往往只有固有色,只有素描观念,通常会用纯颜色加黑或白来作画,结果画面缺少色彩关系,物体不生动,不典型,物体间孤立,缺乏联系,得到的是死板单调的画面。要培养色彩感觉,首先要理解色彩原理,在懂得原理的基础上,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进行深入地写生练习,仔细地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的变化。每当光源色起变化时物体的环境色就会跟着起变化。比如,当光源色偏暖时,处在物体暗部的色彩就会偏冷。另外,同类色、色彩渐变的素描关系不能当成冷暖关系来塑造。比如,一块蓝色衬布,有的同学会把衬布的暗部用普蓝,中间色用钴蓝,亮部用湖蓝来塑造。这就是用同类色塑造物体,只有明暗关系没有色彩关系的错误画法。正确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光源色的冷暖,如光源色为冷色,那么蓝衬布的受光面应为湖蓝色,而背光面应该用偏蓝紫色或蓝色加熟褐的暖色来画,把色彩关系塑造出来。
二、光源色和环境色也是表现物体质感的主要依据。表面光滑、有亮光的物体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物体本身的颜色几乎没有差别。而表面较粗糙、没有光泽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弱,很难反映出光源色和环境色。所以说,塑造物体的质感主要是通过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来表现的。
三、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在自然界中任何有色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与周围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定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色彩写生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过分强调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使物体看不出固有色的存在,画出来的物体给人感觉很脏、很花。有的同学过分强调固有色,忽视了环境色对它的影响,给人以物体与物体之间没有联系、孤立的感觉。造成这两种问题的原因多在于没有色彩关系及变化规律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总之,在色彩写生中要求对观察的对象进行分析,避免只靠感觉作画,但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观对象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正确运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去锻炼并培养准确判断色彩的能力。其实在此讲的这种感觉是加入理性的感觉,也就是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过程,使我们作画时更得心应手,画出更精彩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