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本功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长汀一中 范慧英
音乐高考近年来更加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大量从文理生中分离出来的音乐爱好者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音乐专业。由于激烈的竞争,艺术院校的高要求,使得部分学生走入误区,盲目追求高难度的曲目,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使得演奏的作品如基石不坚的高楼,摇摇欲坠。因此,考生在钢琴学习过程当中,重视其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
钢琴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是一门集乐理、视唱、伴奏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课。盖房要打好地基,学习也要打好基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因此,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关系到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乐理知识的欠缺会导致不能正确识谱,当然也就不能正确弹奏乐曲;不当的弹奏方法会导致动作的僵硬甚至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半途而废;忽视基本练习的弹奏会使学习过程中多走弯路,造成即使花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后果。
一、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钢琴演奏的基础
听起来学习基本乐理和钢琴弹奏没有太多联系,但是学习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它和钢琴学习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乐理知识中的读谱法,是钢琴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首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它的性质和风格,如:舞曲、进行曲、夜曲等。只有学习过节奏节拍等知识才能掌握乐曲的律动,使乐曲具有生命力。反之,会使乐曲结构和旋律变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同样,不懂得记谱法中各种记号的真正含义,也无法做到精心研读作品,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只看到了音符,而对乐谱中的句法、奏法、延长记号、重音记号、力度记号、表情术语、调性变化、曲线结构等其它各种标记视而不见。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说过:“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得到充分的印证。
因此,扎实的乐理知识是学习一切音乐知识的基础,它贯穿于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基础越扎实,道路会越走越顺,反之,则会遇到数不尽的麻烦,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演奏的命脉
钢琴学习的初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弹奏方法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包括坐姿、手型和几种基本的弹奏法。
在钢琴演奏中,坐的姿势最重要,因为正确的重心位置,可以使身体、手臂活动自如;适当的座位高低与远近,便于在弹奏时把手臂的重量、力量信中送到指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调整坐姿的好习惯。
此外,良好的手型也是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它不仅是“门面”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弹奏方法的学习。正确的手型不仅给人在视党上以美的享受,而且更容易弹奏出集中、有颗粒性的、圆润饱满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随着所弹乐曲的不同风格、性质随时调整手型,增添乐曲的色彩。
在坐姿和手型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就进入了钢琴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弹奏。
1、断奏:它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首先,它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琴起就建立用重量演奏的概念,体会用重量演奏的方法。因此我们才能听到悦耳、饱满、富于表现力的声音。其次,断奏作为钢琴弹奏的“先行官”和“起跑线”,是解决肩臂放松和锻炼手指支撑的最好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连奏:它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弹奏方法,但也是众多弹奏法中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不仅需要认真地向老师学习,更需要细心的揣摩、用心的体会和反复的练习。
3、跳音奏法:这是一种增加乐曲色彩的弹奏方法。是在前两种弹奏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手臂和指尖的力量,使声音变得短促的一种奏法。处理得好,可以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欢快,处理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总认为打基础阶段枯燥无味,着急弹一些旋律性强的乐曲,认为钢琴学习就是弹曲子,殊不知这反而起着揠苗助长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对初学者、手又软的学生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基本练习的弹奏是钢琴演奏的能源
有的学生可以用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把考试曲目练得滚瓜烂熟,但是却不会弹奏最基本的五指练习、音阶和琶音,甚至不知道哈农是谁。
如果把弹奏技术、弹奏方法比做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任何乐曲的弹奏都离不开灵活、有力、均匀、敏感又听指挥的手指。生来就具有这些条件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人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达到。要使手指既有力、均匀又有速度,达到真正的协调,从学琴之日起,就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经过有效的训练以后,很多曲子只要一看乐谱,手就“顺理成章”地弹出来了。如:《献给爱丽丝》中的琶音与半音阶,巴达尔兹维卡《少女的祈祷》中的琶音,还有很多华彩乐段中大段的音阶跑动等等,不胜枚举。
可见,重视基本练习的弹奏,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铺平道路。当然,除此之外,也要重视音乐知识、音乐修养的培养,加强对作品背景、作曲家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