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程改革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长汀一中 朱俊丰
摘 要:本文根据自主学习的原理和要求,主要论述了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阅读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实现自主性阅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学习外语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
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要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self-evaluated)以及积极的阅读体验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诚然,阅读活动如果只以读为主,仍不能称其为成功的阅读。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confidence),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satisfaction),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interest),并进一步激活其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对待阅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所谓被动式阅读指的是那种在阅读中不动脑筋,唯作者之命是从的阅读,他们不了解阅读课的教学目的。被动式读者往往让作者牵着鼻子走。由于被动式阅读只动眼,不动心,对作者的意图只可能有粗浅的了解,印象不会很深。正因为印象不深,有些地方看不明白还得回读。回读次数一多,速度就快不了。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提高理解能力,也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更不利于自主阅读的顺利进行。
主动式阅读恰恰相反。他们明确阅读课的教学目的。主动式读者注重阅读中的思维参与。从接触题目起就要联想,就要猜测。阅读过程就成了猜测、验证的过程。猜对了,验证速度自然很快;猜错了,及时按作者的意图调整思路,速度也比被动接受快。由于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处于一种“对话”状态,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不但清楚,还可能加以评议。因此,印象要比被动阅读深刻得多,回读次数自然也少得多。同时由于主动阅读把被动接受变为验证,速度必然大大提高,有时甚至可以跳读。从这个角度讲,主动式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理解力,还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教学的目的,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为以后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培养。把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在自主阅读中具有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
1、设计者。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安排阅读策略介绍、阅读训练和开展阅读活动,保证阅读计划的实施。
2、启发者。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诱导学生。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获取信息,寻求结论,创造性地指导阅读。
3、监控者。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控制阅读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评估者。对于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阅读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具有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因此,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关于自主学习应包括以下含义:
1、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Little D(1991)
2、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olec(1985)
3、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和接受,以及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Huttenen(1986)
4、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对学习过程做出决策的权利。
如:选择学习材料权,决定学习内容权,选择学习方法权以及评价学习结果权等。
在上述含义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因此,阅读态度和阅读能力,是学生有效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就会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读者具有良好的阅读态度、主动的认知心理,同时也要求读者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判断等能力。
Dickinson(1993)为了进一步阐述自主学习的含义,他列举了自主学习者的基本特点:
·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因此,根据上述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阅读者应通过自主阅读实现下述目标,形成自我评价。
·能够理解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
·能够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
·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能够监控自己的阅读策略
·能够评价自己的阅读结果
因此,在高一起始阶段,制定出一个适合高一年级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有计划地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并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培养阅读技能、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目前,“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从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学习英语的学生要掌握所学语言,就必须在学习好英语的同时,掌握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即所谓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时通过阅读来获得上述知识,而且当他们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坦然地面对信息时代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就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使他们能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1、培养猜词能力。Grellet指出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重要性。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推断词义的过程将这一技能示范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不查字典就能理解生词意义的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其具体方法有:利用构词法(Word-formation)来辨认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利用关联词(Link-word)在文中的作用进行逻辑推断,把握其在语篇层次上所起的连接、指代、反证等作用,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2、阅读速度技能训练。速度技能训练主要有略读(Skimming)和(Skanning)跳读,后者也叫寻读。1)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其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Key-word),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Predicting/Anticipating)。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2)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一个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扑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3、预测能力的训练。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这一主动思考的能力。可操作的方法有:通过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
总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还得通过学生行之有效的课内外实践。一方面,不能完全离开老师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学生阅读兴趣与已掌握的阅读技巧,学生还应进行长期的阅读速度的自测和提速练习,因为,阅读速度关系到自主阅读的成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ELT Journal 47.
(2)黄远振,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与实践,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3)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