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厚重的文化底蕴 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民主鲜活的教风学风

关于使用《高中英语学习评价》(阅读)的启示

来源: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日期:2006-11-01  点击:1096 

关于使用《高中英语学习评价》(阅读)的启示

 

长汀一中  王碧秋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在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所占的比例很大。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分析我国近年的英语高考试卷,阅读比分越来越大,学生在这块的失分也大。许多学生因为平时期中期末考试阅读得分很低,评价单一,长期无法获得成功,导致学习越来越被动,情感越来越冷漠,最终对英语完全失去信心与兴趣,令教师束手无策。

鉴于以上现象,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于2001年底启动《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2002年初开题,2005年初结题的一个国家级英语教改重点课题。目前,该课题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自市区的近千余个试验校全面铺开,其幅射面是巨大的,我校也于去年开展了这个教研课题。

《高中英语学习评价》(阅读)是围绕关注和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开发多元智能并促进高中课程的整合,促进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宗旨而编写的。这三个宗旨已经决定了它会被办成一本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大有帮助的辅导书。它同时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整体合作,探究问题,体验生存,体验成长,独立创新,反思自律。这些目标使我们尚未使用本书之前就已经明确了使用的目标,为我们更充分地发挥本书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自我们去年走进阅读教研课题之后,《高中英语学习评价手册》(阅读)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坚持每周用一节课上阅读课,完成《评价手册》每一单元的内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对阅读技巧进行形成性评价。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本人在此进行一个阶段性总结。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此书的总体反馈,探讨影响高中生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的各种因素。

1、阅读自主性

英语教学自从在中学开展以来,由于语言环境的制约,主要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英语学习只是单一的知识与文化追求。这潜在地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作了极大的制约。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也不十分明确。或者说,学生对英语学习多元化的使用目的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英语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事实上,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学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包括身体条件、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人格魅力和成功等。而影响外在动机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对目的语即英语的态度。通过了解,可以得知,大部分同学对阅读的兴趣是一般。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外,不再会找其他的材料进行阅读。甚至有个别学生连完成份内的阅读任务都没兴趣。这说明仍有近半的学生阅读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性动机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主性至关重要。

2、阅读的选材及题型设计

首先,选材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内容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依次是故事型题材,社会文化类和科普文章。《评价手册》与教材扣得相当紧密,想必是编者在仔细阅读分析了教材后选出了这些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文章,《评价》的文章都贴近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因此显得生动有趣。我们还发现,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叙述文字以及单向推叙的描绘文字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阅读材料编写者应充分选择不同的话语结构,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对练习的设计加以改进。其次,材料的真实性不可缺少。但有些真实材料因词汇、习惯用法等具体原因,给学生阅读带来较大难度,不利于他们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久而久之,会极大地挫伤学习积极性。有研究表明,难度适当的材料对提高阅读最为有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价手段》做到了这点。

其次,题型设计方面。在目前国内大部分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的题型、大致相同。即在每篇短文后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提供四个选项。目的是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从实践中看出,所给选择的项目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同时,给了学生盲目猜中的比率。这削弱了测试本身所要求的可信度。而《评价手册》中多样化的题型设计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再是单一的客观选择题的组合,而是融选择、正误判断、简答等于一体,全面考察学生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本书练习中的writing task及project为学生设计了真实的写作任务和语境。特别突出了阅读后续活动(follow-up activities)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了语言学习中的语用目的。换句话说《评价手册》很好地体现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也就是:写作是阅读的进一步深入,阅读又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两者相互作用。

3、阅读策略

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我们很多教师在认识到这点的同时,却不知道哪些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这导致我们很多学生自发地形成了一些不一定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很可能转化成习惯或不自主的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必然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Bottom-up model),即先学ABC,再学单词,而后是句子、段落,篇章,阅读就成为一种仅仅从文学中提取意义的单一过程了。学生容易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于是词汇成了阅读的最大障碍,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会立即查字典,造成阅读效率较低,而在拿到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很多学生会从头到尾把材料逐句读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在表面上似乎看懂了全文,但选项的正确率低的原因了。因为他们没能从总体上来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逐渐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如遇到生词时,会主动跳过和尽量去猜词义,对某种类型的材料(比如招聘广告等),能采取快速阅读方法,运用skimming或scanning等策略进行有效阅读。而《评价手册》正是要求学生能把不同的阅读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例如,阅读是积累词汇的一个途径,但是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决不是阅读的唯一目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碰到生词时应学会判断是忽略不管,还是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是马上查字典以求顺畅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培养了一种策略意识。

总之在使用《高中英语学习评价手册》(阅读)的近一年时间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的进步。《高中英语学习评价手册》是一部好书,是高中学生的好朋友,是我们老师的好帮手。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有效的阅读策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一些新的思路与办法来更好地使用这本书。

【编辑:陈 倩、俞文炎 审核:修红英 监制:吴江滨】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6815000

邮件:lyctyz@163.com

地址:长汀县兆征路50号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0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