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教学常规,可使教学工作纳入规范的轨道,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福建省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管理意见》,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校如下教学常规。
一、制定教学计划常规
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应通过备课组集体讨论,然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教学计划应包括:
1、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2、学期教学任务
提出学期教学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的渗透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及学习能力、习惯等基本情况。
4、教学进度
按教学内容顺序,写出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参观的时间安排。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教学计划应在开学初按学校的规定时间完成并交教学工作处备查。
二、备课常规
备课是上好课的保障,基本要求如下:
1、加强集体备课,从教学进度、教材分析与处理、重难点如何突破、课堂教学设计、例题与练习选用等方面开展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并有记录。
2、备课做到五备:备大纲,胸有全局; 备教材,心中有数; 备学生,心中有人; 备教法,灵 活有序; 备学法,积极引导。
3、教案要规范
规范的教案应有:课题名称,课的类型,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划分,教学程序,教后反思等部分组成。
三、上课常规
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基本要求如下:
1、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注重课的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层次性强、思路清晰。
4、面向全体,讲练结合。注重例题精选和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
5、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炼、生动,板书工整、有序。
6、教龄3年(含3年)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公开课,其它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内容要精,量要适当,避免机械性的重复;
2、训练范围要广,既有基础巩固作业,又有能力提高作业;
3、训练方式要活,训练题型要巧,训练格式要规范。
(二)作业批改与讲评的要求:
1、及时收、及时批、及时发;
2、要求全批全改,提倡对部份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批面改。
3、明白学生的作业思路;
4、客观进行评定;
5、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讲评;
6、提倡做错题笔记。
作业批改做到五个统一:年级作业量统一,批改量统一,批改次数统一,批改符号统一,批改等级统一(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课外辅导常规
(一)辅导内容:
1、解答问题疑难;
2、辅导“差生”提高;
3、指导学习方法;
4、指导完成作业;
5、学习态度、方法、目的的教育。
(二)辅导要求:
1、了解学生,有的方矢;
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3、指导学法,培养兴趣;
4、 热情诚恳,诲人不倦。
六、复习与考试常规
复习与考试是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搞好复习与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学科结束时进行),形成性评价(阶段进行)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
(一)复习基本要求:
1、针对实际,制定计划;
2、连点成线,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强化双基,发展能力;
5、传授方法(复习方法、解题方法和考试方法),总结规律。
(二)命题的基本要求:
1、命题要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
2、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3、命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兼顾双基,侧重能力;
4、命题要准确地把握好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三)考试与检测的基本规定:
1、高一、高二各学科实行统一的单元过关考试,考试时间由年级统一安排。高三实行月考。
2、变单一的书面考试为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检测;
3、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以考风促学风;
4、评分要客观公正;
5、及时改卷,及时评卷,及时上报成绩,及时分析试卷,及时寻找补救措施。
6、单元过关考试成绩,均应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学期、学年成绩按如下标准计算: 学期成绩:平时占 30%,期中占30%,期末占40%; 学年成绩:第一学期占 40%,第二学期占60%。学年成绩不及格要补考。补考一般在开学前二周进行。
七、教学分析和总结常规
教学分析和总结是对已完成的一节课、一个单元(章)、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过程、效果、原因及时地进行客观分析、论证和评价。是教师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1、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做到课课有收获;
2、坚持做好单元分析小结,掌握单元教学的特点、规律。
3、坚持做好试卷的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心中有底,本中有记载。
4、做好学期学年教学工作分析总结,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生能力发展状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改进的措施。
八、教育教研常规
教育教研是学校一切活力的源泉,是创全国名校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需条件,我校教师应视教育教研为常规工作。
(一)我校教育教研的目的:
1、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3、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4、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有利于全面提高素质;
6、有利于突出学校特色;
7、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8、有利于学校走向全国。
(二)我校教育教研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科教结合的原则;
3、超前性与导向性的原则。
(三)我校教育教研的步骤:
1、选择和申报课题;
2、制定科研计划;
3、收集资料;
4、进行实验和论证;
5、撰写教育教学报告或论文;
6、鉴定科研成果;
7、推广科研成果。
(四)我校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度为单位):
1、每学年度选好一个实用性、导向性的课题;
2、讲好一节教育科研实践课;
3、做好一次科研报告;
4、写好一篇科研论文;
(课题可以作纵向或横向拓展,同一个课题可以作出几年的科研计划和科研实践)
九、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一)检查内容 :
1、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
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情况 ;
3、教师备课及课堂教学情况 ;
4、新教师教学情况 ;
5、作业布置、批改、学生成绩记载情况 ;
6、各种考试及质量分析情况 ;
7、有关教学研究的课题情况。
(二)检查步骤:
1、自查 ( 个人自查后,交教研组自查 ) ;
2、检查 ( 教学工作处组织检查 )。
(三)检查方法 :
1、材料检查 :教研组活动记录本;教学计划;教师教案;记分册;学生作业;各种考试卷(已批阅);实验册;质量分析表;听课记录;课题报告等。
2、问卷调查 : 请学生家长、学生,有关教师,对教师教风、教法内容等作评价。
3、访谈 :分年级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
(四)反馈方法 :
1、问教研组长该组情况 ( 不足、经验 ) ;
2、向教师个别交换意见 ;
3、向教职工大会作汇报 。